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向个性化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行为管理研究>>文章内容
过程性材料——课例研究​-通过实地应用修订课堂互动行为观察量表
发布时间:2024-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万夏耘

  课例研究——通过实地应用修订课堂互动行为观察量表


  5月15日,课题组成员的小伙伴们齐聚一堂,就通过实地应用修订课堂互动行为观察表展开实践讨论与研究,通过欣赏工作室成员于天娇带来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一课,在观课过程中尝试使用观察量表的初表,在观课结束后,进行研讨修订,思考观课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集合课题组成员的智慧,进行再一次修改。

天娇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一课。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知识,整节课多次构建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第一块由长方形建立联系,所有平面图形都可以转化为长方形以推导面积公式;第二块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都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长度的乘积有关,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用面积单位的个数计算的本质;第三块通过练习拓展用三角形联系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留疑,鼓励学生去思考其它的联系可能性。学生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表象到本质的建立过程,发展了学生数学素养,实现了思维进阶。


    陈静老师表示:于老师的复习课较传统相比,大胆创新,紧扣面积的本质在于度量,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面积转化都有“根”可循,在整体构建中让学生在想象和思辨中有效地发展了空间观念,在拓展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翁文倩老师认为:于老师从复习各图形的面积公式导入,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整合起来,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在课前于老师还让学生们自主准备好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学生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自主梳理、消化吸收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