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小学教科研课题
结 题 鉴 定 书
立 项 时 间 2023年3月20日
课 题 名 称 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
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刘金萍、李晶晶
所 在 学 科 体育与健康
结 题 时 间 2024年1月10日
一、课题组成员名单(含课题组长)
姓 名 | 所在单位 | 职 称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分工 |
刘金萍 | 博爱小学 | 中小学二级 | 体育教学研究 | 全面负责主课题的理论研究 |
李晶晶 | 博爱小学 | 中小学二级 | 体育教学研究 | 组织开展行动研究 |
二、成果简要说明(可附页)
一、研究内容的展开 1.文献研究 目前相关文献倾向于研究小学排球教学与游戏如何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会技术又提升兴趣,不再囿于事倍功半的传统教学。“学练赛一体化”也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逐渐发现此类高效且实用的系列性练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提升练习积极性,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学中。 2.现状调查 (1)训练队员选拔 (2)训练时间 (3)训练场地与器材 (4)市队校办推进队伍建设 3.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研究 (1)根据排球社团的现状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排球教学体系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通过社团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为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3)发展学校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形成浓厚的校园运动氛围。 4.教学策略的研究 根据学生排球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并结合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总结出的教学策略和内容。
1.促进学生、教师个人发展 训练及比赛都是积累经验,学习技术的好时机。 对学生,首先排球技术得到大幅提升,锻炼了身体素质;其次在训练过程中,男女生之间,高年级低年级之间,学生与教练之间,促进了交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凝聚力,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最后通过各类比赛,不论是自发的还是组织的,都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能够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下临危不乱且动作不变形,能够在落后暂时失意的情况下奋起直追直至反败为胜,承受能力大大提高。 对教师,首先每位老师的排球水平参差不齐,对训练的理念也不同,通过共同商议训练方案和制定训练内容,能够相互纠正和学习,达到训练内容最优化,效率最高化,效果最大化;其次在比赛时,观看其他兄弟学校的比赛,汲取他们的优秀训练方法和战术安排,筛选出适合学生们的练习方法,创新后进行运用,提高教师的洞察和活学活用能力;最后,增加带队比赛经验,例如赛前动员和准备工作,赛中后勤保障工作与食宿安排,赛后总结和庆功宴,每一项都需要实践才能做到滴水不漏,给学生最安稳的比赛环境。 2.形成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 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对排球系统化、科学化训练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经过几位排球教练研讨后,总结出了适合市队校办模式下,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堂教学计划和考核内容,为高年段排球校队的选拔打下扎实基础。 3.区级、市级排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经过在校期间每周三练和暑假连续一个月每天三小时的集训,博爱小学在2023年天宁区小学生春季排球比赛中取得男女生双料冠军,并获得了代表天宁区参加“常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的资格,在市比赛中也取得了男女生第四名的好成绩,女生队伍相较于去年,从第六名上升到了第四名,进步显著,同时也很好地佐证了科学严谨的训练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排球技战术的学习,提升技术和临场不惧的能力。
二、论文发表 1.刘金萍:《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发表于《向导·学术与研究》 在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加强并做好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不仅有效改变了以往排球社团教学只看重学生对排球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排球练和赛的局面,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学练赛的有机统一。同时也让排球社团的学生在经历学练赛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了更多排球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参加一些排球比赛提供了支持。对此,为了让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更有效果,本文在综合分析与研究了当前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实况基础上,试着从“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扎实基础”“提升学生“练”的能力,掌握技术”“强化学生“赛”的质量,积累经验”等方面逐一展开论述和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