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校级课题>>小学五年级职业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研究>>文章内容
小学五年级职业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研究 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3-12-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钱聪

职业启蒙教育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研究数量总体较少,截至202326日,通过中国知网,以“小学职业启蒙”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得相关文献为140篇。现就研究现象作简要综述。

一、国外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现状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情况,建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启蒙机制。

1.国外的职业启蒙教育理论

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首次提出“职业生涯教育”。随后,美国教育总署将其解释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到成人,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

金斯伯格是美国职业生涯理论的先驱,他将职业成长分为三阶段:11岁以前为空想阶段,儿童在这阶段通常将职业理想化,富有好奇心,易冲动,爱玩;11-17岁为尝试阶段,这阶段的人会逐渐将自身能力与职业兴趣结合,并开始重视职业的社会价值与所处地位;17岁以后为现实阶段。

舒伯(Super)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五阶段:成长阶段(0-14岁),试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0岁),衰退阶段(60岁以上)。舒伯认为,在人的职业成长阶段(0-14岁)应当进行职业启蒙,使儿童发展自我形象,具备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并逐步意识到工作的意义。

1989年,美国颁布《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将中小学生生涯划分为三阶段:1-6年级,职业认知阶段;7-9年级,职业探索阶段;10-12年级,职业定向阶段。其中,小学阶段又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1-2年级学段目标为启发学生对职业领域的好奇心,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对一些职业进行基本介绍,学生则对已知职业进行角色扮演;3-4年级的学段目标为有意引导并强化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学习任务主要为观察职业与收集相关资料;5-6年级学段目标为进一步加深职业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职业相关知识,学生角色扮演梦想从事的职业。

2.国外职业启蒙的实践措施

国外在进行相关理论建设后,进行了丰富的职业启蒙尝试,经过多年的实施,已获得社会的普遍支持,并收获了一定成效。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在学校开展“职业日”活动,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员为孩子介绍工作情况。在中学,美国学生十分流行“职业兴趣分析”,为其未来发展选择方向。同时,美国政府将四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带孩子上班日”,许多公司都会允许父母带着6-16岁孩子,来到单位工作。

英国在2009年颁布了一项职业指导计划,指出应向中小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教育信息、体验机会及场所,并将实习报告作为升学依据。

日本则创建了专门的职业启蒙体验所,如儿童社会体验公园,供儿童了解职业,体验职业活动,学校也会定期组织活动,进入场所参观学习。

二、国内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现状

我国在职业启蒙领域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相关领域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理论也在不断建设与完善,其中,尤其陈鹏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做出了大量贡献。

1.国内的职业启蒙理论研究

针对职业启蒙的内涵,国内研究者都认为应当包含一定的职业认知活动,但在其他方面则各有见解。

陈鹏认为,职业启蒙教育应当使个体获得关于职业的基本认知,形成职业理想及向善的职业伦理,进而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基础帮助。杜启明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多元教育,包含职业了解,自我认知和个性培养。张亚蓉、马勇军认为,职业启蒙应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配合开展,传授职业知识,并帮助青少年了解自身兴趣,培养相关品质,完善未来规划。刘晓、黄卓君认为,应当关注儿童生活环境,培养儿童职业思维能力,帮助其了解职业特征,树立高尚职业道德,从而为未来职业做好规划。

2.国内职业启蒙的实施建议

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国内学者提出了多样的实施建议:

陈鹏认为,可将职业启蒙教育分为普适的职业教育,分流的生涯指导以及分化的专业规划教育,阶梯式进展实施。胡瑾缔、邹文芳认为,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开发职业启蒙课程,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张亚蓉、马勇军认为,从家庭层面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与职业观念;学校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并将职业启蒙与各科教学融合;社会方面则应设立法规强化企业担责,并建立专项经费。马治国认为,在以上基础上,还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开展体验活动,丰富教育形式,同时,开展职业规划,提供职业咨询,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