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题报告要点(一)核心概念界定(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三)研究目标(四)研究内容(五)研究方法(六)预期成果(七)课题组内分工(请分5部分逐项填写,详述研究内容,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概念界定 1.学练赛 “学练赛”一体化是指通过“学习、练习、比赛”三个阶段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水平的一种教学体系。“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或引领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是学生实现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从不会到会的基本路径。学具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因素也有学生领悟能力的因素;“练”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多种形式有效练习方法,围绕技能学习与体能发展,是学生对体育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掌握;“赛”是指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进行的各种比赛,包括单人的比赛、集体合作的比赛等,是学、练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也是检验体育学练成果的重要手段。 2.排球社团 排球社团是指以排球运动为载体,在五六年级中逐班选拔身材高挑,弹跳能力优越的学生作为成员,进行与正规排球比赛的技术教学保持一致训练的排球运动梯队。按照先天条件选拔的学生为首批队员,后续有相应的考核和筛减,同时体育老师授课时,也会挖掘基础技术扎实的同学进入社团。社团训练相比于课堂教学,强度大、技术复杂,对学生自律要求高,训练时间为每周三天,每天一小时,定在第二时段的课后服务。排球社团的成员比其他学生要多出一倍的练习时间,技术自然也能在比赛时脱颖而出,这就激发了其余学生要向社团靠拢的动力,争先恐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球基本功练习,让学校形成校园排球氛围,为打造排球传统学校奠定了基础。 3.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教学的研究 《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教学的研究》是指以“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社团学生进行排球技战术训练,以提高学生排球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社团教学体系为目的的研究。本研究将针对高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探究“学练赛”一体化对学生排球技术的影响,致力于用此模式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爱,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文献检索可视化分析 如下图所示,本课题组以“小学排球”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数据可知:有关“小学排球”的研究目前仅有301篇,自2010年至今,研究热度呈波浪式攀升,2019年达到高峰后回落,在2021年双减及课后服务政策提出后,又一度上涨。
有关“小学排球”文献发表量趋势图 课题组继续检索文献数据发现(如下图),目前有关小学排球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以下 面:排球教学、小学排球队训练、小学体育排球运动等。其中推崇软式排球的研究者比气排球运动的要多,而且大多研究者都集中在北京、太原等市进行研究。简而言之,目前排球运动还远远没有在全国中小学范围内普及,且未形成系统性、成熟性的教学策略。
有关“小学排球”文献发表主题分布图 (2)代表性观点分析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的李盼在对北京市小学课余排球训练的现状调查研究中指出:(1)北京市的小学排球教练员男女比例较均衡,有17.39%达到了国家健将水平。(2)小学运动员大部分非常喜欢排球,且家长支持、训练时间充足、在身高方面有优势。(3)小学中高段学生每周训练5次为宜,中段学生主要学习掌握发、垫、传、扣等技术;高段学生则增加对拦网技术的学习。低段二年级学生以培养兴趣为主,每周训练3次为宜。 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的汪贝贝在研究了京、豫、皖三省市部分地区的小学排球实践课教学后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排球运动兴趣不高;(2)学生感觉统合发展欠缺;(2)学生动作技能认知不足。 (三)、研究目标 1.基于目前小学排球社团的教学现状形成一套完整的排球教学体系。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通过小学排球运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爱,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四)、研究内容 1.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策略的研究:第一阶段,学生零基础时,教师带领集体教学和分散练习垫球,与课堂常规教学相同;第二阶段,垫球技术动作掌握后,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从一人一球自垫、对墙垫,到两人一球对垫;第三阶段,对垫稳定后,教师加入对垫队伍,给学生轻扣练习;第四阶段,六人一组隔网对抗,基本站位和规则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清晰;第五阶段,组织进攻,在没有扣球的情况下,场上每一个人充当二传,第三人用侧垫或背垫的姿势打出有杀伤力和有威胁的球。 2.关于“排球教学”和“学练赛一体化”的文献研究:目前相关文献倾向于研究小学排球教学与游戏如何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会技术又提升兴趣,不再囿于事倍功半的传统教学。“学练赛一体化”也作为其中一种高效且实用的系列性练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学中,都取得了相对显著的成果,学生的积极性和动作水平明显提高。 3.我校排球社团教学现状的研究:小学高年段学生体格发育在儿童期平稳发育的基础上,出现快速增长,并步入青春期早期,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生长发育既有儿童期特点,又有青春期早期的特点,身高和肌肉量增长迅速,相比较身材瘦弱矮小的中低年段学生,更适合进行球类运动,特别是排球这种跳跃居多,体能要求中上的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发育,还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另外,根据常州市博爱小学的情况,四到六年级高年段在博爱主校区,中低年段分散在县学街和少年宫校区,博爱校区的场地有限,且各校区之前学生往返不便,因此将社团训练投入在高年段学生之间。当前社团人数共30人,男女生人数均等,其中在社团练习时间达到半年以上的有11人,其余人的练习时间从十天到两个月之间不等。基本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到的技术种类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现在根据练习时间进行分组,针对每组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难度的练习,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4.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研究:教学目标为整体性提高排球社团的技术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并制定一系列的单元训练计划为后续社团训练沿用提供便利。教学内容为排球的五个基本技术和战术配合,辅助配合一些素质练习,速度、力量、灵敏等,让队员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有助于排球技术的综合应用。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借助互联网、权威核心期刊和著作,了解各国的课程标准和改革措施,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为本课题提供借鉴,为创造性研究奠定基础。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描述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此课题提出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研究和论证,才能产生可行性成果。因此本研究需要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策略,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基于实践过程展开深入研究,并根据课堂教学的效果,反思、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观察法:运用学生达标的水平指标,观察、分析、评价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否适切、是否达标、是否有效。 (六)、预期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阶段成果(限5项) | “ 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 开题报告 | 2023.04 | 刘金萍 | 《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现状分析》 | 调查报告 | 2023.06 | 李晶晶 | “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案例 | 教学课例 | 2024.01 | 刘金萍 | 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 | 教学论文 | 2023.11 | 李晶晶 | 最终成果(限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 “ 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资源共享包(教学设计集、论文等) | 资源库 | 2024.03 | 李晶晶 | “ 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 的论文、调查报告
| 论文集 | 2024.03 | 刘金萍 | “ 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4.03 | 刘金萍 |
(七)、课题组内分工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刘金萍 | 中小学二级 | 常州市博爱小学 | 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 | 主持人,主持人,课题论证、方案设计,布置阶段工作计划、阶段总结检查,中期评估和结题 | 李晶晶 | 中小学二级 | 常州市博爱小学 | 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 | 主持人,实践《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检查、调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