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任务群 做快乐阅读的点灯人
——暨博爱语文大组教研活动
为促进教师全面深入理解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探索、分享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与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4月13日上午,全体语文老师齐聚录播室参加了每周一次的语文大组教研活动。
分享课堂和讲座 激发阅读兴趣
本次活动,围绕“整本书阅读”,展示了一节整本书阅读课和一个名著单元的教学与作业设计分享的讲座。孔曦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课例展示,让老师们感受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课堂上落地、实施与生动呈现的过程。在行课过程中,孔老师以推进博爱讲坛设计为例,将整个课堂沉浸在大的阅读任务群中,并将大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去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把学生整本书阅读与实际的学校生活相联系,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去学习反观、梳理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让学生结合学校的特色活动去锻炼成长。
陶艺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六年级语文组是如何对外国文学名著单元进行“魔方式”作业设计的。老师们紧扣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和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精读课文的作用,并结合每一篇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方式”作业。陶老师以教学精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和大家分享了六年
级语文组“一篇带多篇”,以点带面深入挖掘,设计不同形式、不同维度、不同深度的“魔方式”作业情况:初识故事梗概,与名著“一见钟情”;邂逅书中人物,与生活情境相勾连;激烈碰撞,擦出思维火花。
畅谈反思和心得 提升阅读能力
课堂展示和讲座分享结束后,孔老师谈了自己的教后反思,其他语文老师也你一言,我一语,肯定了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育机智,畅谈了听课感想并提出了自己宝贵的建议。
四年级常盛老师认为孔老师的课堂体现了以“语言运用”为取向的本体观,以“人物形象”为侧重的文体观,以“整本书阅读”为拓展主体观。他提出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文本的解读,尝试入手学习任务群,使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有效交流沟通,同时形成属于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不仅如此,孔老师还利用小组合作与多彩阅读单,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更加准确、快速地把握学情。此外,常老师提出第三学段的学情现状与结合“1+x”的推展阅读方式使教学更具完整性。
五年级朱婷老师认为魔方作业的设计紧扣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充分体现了魔方式作业的妙处一—不是以加重学习任务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了提优补差。六年级老师们在学写梗概的作业设计里,先明确故事梗概和“主要内容”的异同点,重点放在掀开细节上的神秘面纱,激发了孩子们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让孩子们写故事梗概,学生画出思维导图、梳理情节线,设计“烦恼清单”,从现实意义出发,理性审视自己的烦恼,将虚无缥缈的文学与脚踏实地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加能够感知到文学其实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启迪生活,温暖生活。
六年级张元园老师认为孔老师在教学中能够联系生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孔老师在教学伊始就联系了学校每个学期语文学科上开展的博爱讲坛这个活动,设定了以这本书为主题,为这本书设计博爱讲坛海报框架的这个大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博爱讲坛,把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相勾连。除此之外,孔老师在行课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品析人物形象,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走进书中的人物,赏析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
总结问题和收获 融合阅读体验
最后,教导处副主任许婷婷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首先指出这节课紧扣年段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小标题概括能力,其次通过在课堂中说人物形象,讲文本故事强化了任务关联,同时还抓实了听说读写的能力,突出了语文实践。她提出学习任务群对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所在,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让感性的阅读逐步变得理性,让独立的阅读融为一体。
“师道远而学无涯,善若水需孜孜不倦,深耕耘且广积粮。”这次教研活动拓宽了老师们对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视野,促使每一位语文老师对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深入思考。博小老师们也将继续做好学生快乐阅读的点灯人,探索建构以素养为纲、任务为导向的阅读课程,带领孩子们细嗅阅读的馨香,享受阅读的滋养。学习与探索,一直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