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组以天宁区教科研工作计划为指导,本学期《指向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活动设计的研究》课题以博爱小学数学教研组为倚靠,群策群力,通过教科研常规落实、专业阅读和公开展示等活动,全面提升课题组内数学教师教科研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量感的培养。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明显的成绩,课题研究工作本年度总结如下:
一、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支撑,我们为了提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听专家讲座、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上网查询等方式,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这期间我们学过的理论专著有《教师怎样做好课题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线教师怎样做好课题研究》等。同时本学期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意识,不断提升学习力。积极倡导专业化阅读,尤其要认真阅读新课标。切实理解量感内涵,将量感研究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紧密结合,找寻科学、合适的路径拓宽量感培养路径。通过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改进日常教学。
同时,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实效的课题交流平台,在教导处的支持下,我校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科研、教学的观摩学习活动。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其他老师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二、开展调查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通过前期的调查问卷研究,对于学生的量感现状我们已经有了清晰的了解。 在后续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针对学生量感的不足开展实践研究。(1)开展小学生量感培养的课堂研究。从图形与几何内容着手,以大单元教学为辅助,探究小学生量感形成的规律,形成量感教学的一般步骤与授课模式。组内成员选择性地进行课堂研究,通过课堂研究形成课程范例,进而撰写教学案例。(2)开展生活化主题活动研究。量感,学生要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形成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一个不断悟的过程。所以,课题组成员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量感。根据我们对新课标关于量感内容的梳理,我们将综合实践内容中的量感主题活动梳理。 目前为止,我们小组已经撰写了7个主题活动案例,开展了4个主题活动。
三、深入课堂,具体研究课堂教学
课题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堂展示,从而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实施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我们课题组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9月份研究活动《整体建立核心知识群,培育量感与推理意识》,10月份研究活动《砥砺深耕新课标,芳华待灼育未来》,11月份研究活动《“研”途求索明方向,“研”以共长谱新篇》。在此过程中,组内老师采用了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我校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情况。在课后的交流评课环节中,我们采取分块评课的方式,进一步细化了课题研究老师的观察要求与建议方向。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自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组不断地在探索前行,但具体工作中我们还有很大的困惑与不足。主要表现在:需要专业的引领,理论知识不足研究方法欠缺,难以转变自己旧有的观念等。
五、课题研究后期设想
1、继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多种研究方法;
2、深入课堂研究,走进阅读课堂,探究有效的策略;
3、不断积累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等。
课题研究进行到现在,我们课题组成员深刻地认识到课题研究需要冷静地思考,持续地探索,需要与教育教学相伴而行,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如今,我们的课题研究正走向常态化,我们应乘势而上,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