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奋进,行于探索,成于实践。”为扎实推进课题工作有效开展,推进课题深入研究。近日,常州市博爱小学举行2022年度区级校级课题研究课活动,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博爱小学教科室王丽娟副校长、许吇、华淑艳老师和部分教师现场观摩指导学习,各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活动。
区级课题《小学高年级小组合作拓展阅读的实践研究》核心成员黄菲老师带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城南旧事》一书的拓展阅读,从三处“聚焦”入手,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汇报,并且将课题研究中的小组分工和任务推进完美呈现。 周蕾老师代表《指向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设计的研究》课题组执教了《认识毫升》一课。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地观察,让学生在容量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间对比发现,体悟容器容量的多少,在脑海中对容量形成初步的印象;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量感。 张倩倩老师参与区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她执教的《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通过实际情景,展示学生的四种算法,对比凸显计算的合理性和简便性。然后通过游戏改变算式,内化计算规则。最后,“特殊”形式与“一般”形式比较,形成算法。整节课张老师都在让学生经历“变”中求同 ,实现“辨”中感悟。 黄倩倩老师参与了区级课题《小学公益活动的策划和实践研究》。黄老师执教的《垃圾分类我能行》是德育课题小学生公益活动的实践篇。在实践的过程中黄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开展了两周的社区垃圾分类公益活动,一起用废酸奶盒子制作了垃圾分类箱。小朋友们在课堂上一起了解了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垃圾的分类,在实践过程中做到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于天娇老师参与了校级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研究》,她执教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体现代数的味道,对教材进行了改变,用青蛙儿歌串联整个课堂,既具趣味性,又凸显了不止一种关系。学生从具体数据发现规律,从而想到用字母符号代表所有数。活动设计很有逻辑性、板块性,三个秘密架构了一堂课的学习。 吴海琴老师参与的校级课题《中年段童话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她基于中年段童话进行系统研究,查阅了很多文献进行解读,选取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进行回顾、续编。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预测形成“创意进阶”,从而达到阅读的开放性。 校级课题《双减背景下中年段语文写话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的常盛老师做了《立足单元 各个单元》的主题讲座,分享了以四上第四单元为例的整体式作业。课题组立足双减政策及部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以“《盘古开天地》之我能话神奇”、“《精卫填海》之我能讲故事”、 “《普罗米修斯》之我做明信片”、“《女娲补天》我能续神话”四个大活动,立足清晰的结构、生动的表达、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神奇的想象搭建习作框架,积累习作素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单元写话作业的撰写和评价。 观摩课结束后,各课题组分别从各自课题研究内容、阶段活动研讨主题及阶段成果提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小组研讨,各小组成员在聆听完课例后感受颇深。 徐嘉莹:通过本次课题汇报课,课题组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向。接下来,课题组就小组合作的呈现方式、小组合作拓展阅读的任务设计以及小组合作拓展阅读的评价体系会进一步推进。 沈亚:通过此次活动,课题组成员更加确定,量是量出来的。量感的培养必须设计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计量单位存在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同时,量感表象的建立,必须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对比,继而判断量的多少,从而形成量感。 张倩倩:这次课题开放日活动不仅是学生的一次成长,更是自身的一次成长。虽然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为了让学生借助合适的支撑点实现算理和算法相融,达成意义建构,我在如何体现“变”与“辨”中也是尝试了很多策略,最终让学生在异中求同的过程中获得对运算顺序的全面感悟。通过本次活动,我也了解到自身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进一步提升学科素养。 黄倩倩:爱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这次德育课程,主旨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我关注到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停留在表面,于是设计了趣味满满的手工——制作分类回收垃圾桶,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通过此次社区公益活动,希望能在博爱娃心中洒下公益活动的种子,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万夏耘:本节课通过填表格,创儿歌,编故事等环节,层层递进。从表格中填不完的数据自发产生用字母表示所有情况的需求。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符号语言的优点。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同时通过用同一个关系式表示不同的含义,加深对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理解。 陈文星:本节课立足于《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童话,摆脱了老旧的“师授生受”的课堂形式,教师仅仅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指引者,学生才是“开放性阅读”的主体。受定式思维的影响,学生在续编的过程中很容易把“长胡子”的作用固化,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就给学生几个“新方向”、“新思路”,学生随着新方向的指引,很快就能让思维“开放”起来,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富有童趣,旧课文同样上出了新鲜感。 朱虹:每一次作业的设计与实施,都是对新课标、教材的一次研读和思考。本次分享,我们立足单元要素,尝试着引入新课标中“任务群”的观念,让单元练笔有勾连,让语文要素的落实有针对性,有梯度,让单元习作更有抓手。 本次课题开放活动是一次思维的激情碰撞,为实现课题研究的深入扎实开展助力。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常研常思,常想常悟,总结学校教科室的针对性建议,进一步明确课题下阶段的研究方向与内容,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完善,在实践中调整,在调整中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让我们攒足干劲,循梦而行,研精致思,行稳致远。
通过分享后的研讨,我们课题组也更明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要细化评价,不仅是单元习作,平时的每一次练笔也应有立足目标的明确评价,让学生练有所依,练有所得;要针对中段教材的课后习题、练笔及单元习作进行梳理分类,避免散点式分享,有大单元、任务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