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深耕新课标,芳华待灼育未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新课标实施精神,推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博爱小学一至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齐聚县学街校区三楼会议室,以研出发,以书助力,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启迪教学的智
“阅”伴学思
本次活动在读书和课例研究相织的基础上,结合叶娜老师领衔的市级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进行交流和分享,老师们共聚一堂,共读《课例式解读》一书,聚焦41个关键问题,通过解读,明晰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清楚核心素养范围的确定、明确核心素养的表现并掌握核心素养下的内容变化,以帮助我们更好把握核心素养的日常教学。
倾“吐”共研
精彩的课例让满堂教师沉浸其中,随后三个年级组的6位教师携自己的所思所悟,向大家娓娓道来。
三年级数学组的两位老师着重思考了关于数的计算方面的问题,任佳萍老师就《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的课例出发,谈到素养往往体现为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而这需要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促进其在新情境下实现迁移。陈帆老师则结合上次的练兵课谈到:“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在内容编排上要充分注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这一教学要求,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原有知识思考新知识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的两位老师从数学眼光出发谈数学研究,张敏老师谈到数学眼光就是一次次地经过思维活动而不断从萌生、积累到形成,并逐渐成为一种素养。吴姝婧老师通过情境来说数学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各个元素之间建立联系,为数学眼光的形成助力,契合新课标。
一年级的两位青年教师通过阅读畅谈对数感的认知,潘铭秀老师联系“认识11-20各数”一课的优质视频谈到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是学生经历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量和数量关系。郑启凯老师则结合这段时间的阅读和教授低年级的经验,深刻体会到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慢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研”续悟行
博爱数学教育除了专注于课堂教育,对于“双减”政策下的作业布置也极为关注,老师们结合薛玲琳老师的《“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课题,以级部组为单位,对魔方式作业的单元作业案例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从预习类作业、巩固类作业、变式类作业、拓展类作业、综合类作业五大块出发进行讨论与创新,为博爱娃们量身定制属于他们的个性化作业。
数学不只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同时也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需要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待新课标,站在儿童立场看待作业的布置。此次活动帮助老师们明确了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进一步革新教育理念,为日后教学活动开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