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社区的小学语文“1+X”联读教学的研究>>文章内容
过程性材料——小组成员课题研讨课报道(三)
小组成员课题研讨课报道(朱虹)
发布时间:2022-10-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陶艺


研“新”实践,向阅读深广处漫溯

——记博爱语文大组教研活动

  伴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我校聚焦学科,开展了一系列研“新”实践。

5月12日,博爱语文组开展大组教研活动。活动立足“新课标”,深挖统编教材,力求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全体语文教师进一步领会国家新一轮课改主导思想,努力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

课堂教学践“新”态

    朱虹老师执教的是三下第六单元《肥皂泡》的第二课时,朱老师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带学生沉浸美丽多变,充满无尽想象的泡泡世界,培养学生审美意趣,她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对接课文生涩难懂的词句;在想象创编中深化主题,延伸情感。让冰心笔下美丽多变,承载美好童年记忆的泡泡也真正入学生眼,进了学生心,成为学生正经历着的美好童年的一笔宝贵财富。

反思评价立“新”意

对照课标看课例,参与活动的老师们主动交流感想,提出困惑,在反思互评中探讨教与学的新路径。

    三年级吴海琴老师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注重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的培养”这一观点,肯定了朱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语言美,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在语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五年级孔曦老师从“阅读与鉴赏”出发,指出朱虹老师的课堂将做、吹、看、想四个步骤贯穿整节课。将品读语言文字和深化感性体验结合起来,减缓了学生理解的坡度。

    四年级顾敏老师认为朱虹老师的这节课践行了新课标提出的“我们要由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这一观点。

高位引领展“新”篇

活动的最后,市教研员朱洁如老师就课例、讲座的分享及教研新形势进行了剖析评价,高位引领。她首先肯定了博爱语文教研的浓厚氛围和积极实践。指出团队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对教材的研磨有坐标感,并能将语文要素的落实放在六年十二册教科书的长轴线中进行思考关联,有效形成教学点的衔接提升。

    其次,她从教材和新课标两大块入手进行总结,启发教师们的教学实践和专业成长。朱老师强调,“教材不厌百回读”,上好一堂课,一定少不了对教材的品读、理解。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给我们的教材研读提供了更好地抓手,精心研一篇,便会触发整个单元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实践。她以三下第六单元为例,引导教师思考“语文要素中难懂的句子理解,分别指向单篇课文何种语言特点”,从而明晰每堂课的重难点使教更有法,让学更有得。同时,她也指出,指向要素的理解过程要更多地以学生之口进行表达,以体现学生习得的过程,教师有效地引导。


教导处许婷婷副主任和施瑞云副主任再次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思维训练、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培养带起来,而这是需要我们博爱教师细细领悟,在教学中主动学习、实践的。

  研“新”实践,为我们启迪了教学教研的新思路,开启了教学教研的新篇章,愿我们以此“新”起点,细读品悟,主动实践,开辟语文教学更广阔的新天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