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3日,邓炜老师在博爱小学五楼录播室开展了《从课标变化谈教学应对》的主题讲座。邓老师从《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2021版)对比和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应对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课题组成员获益匪浅。
邓老师用表格对比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出新旧课标的变化,对于新增内容从课程性质、课程概念、课程目标,详细的从理论层面为一线教师做出了详尽的解答。新课标下如何教学?是一个困惑一线老师的现实问题,也是顶重要的一个问题。邓老师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课程目标与教学运行的协调一致。要减少缺少理解前提的接受教学,避免教学目标只有双基,不能过于侧重双基评价。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课程目标:三会、四基、四能,眼中只有双基的教学方式能不能培育时代所需要的素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体和多样性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邓老师还指出,一线教师要清晰各素养核心词的主要表现及教学要点。在讲座中,邓老师特别强调了对量感的解释。量感: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一个不断悟的过程。量感要始于测量教学的起点处,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描述,非标准单位的描述过于薄弱。特别关注用不上测量工具的活动,没有测量工具,还能不能对量有准确的估计。教学方式从学会变成会学,创设以学习者位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推进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学习方式;重视情境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希望在邓老师高屋建瓴的引领下,继续埋头做好量感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