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研究现状
教学目标通常是指“对教学活动所要产生的学习结果的具体规定。对教学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夏征农和陈至立在《大辞海》中如此阐释。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阅读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陈志刚在《对三维课程目标被误解的反思》中提到,教学目标“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课程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教学要求。它必须以课程目标与学科课程内容所达到的深度为依据。”所以部分学者认为,在选择、制定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目标时,首先要考虑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课程目标的相关要求,以此为依据再去设置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代蕊华在《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层次化和具体化”。郑初春在《编制教学目标的原则》一文中提到了设计和编写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坚持“整体性原则、序列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编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学目标还要与阅读的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王振权在《教育适合学生:个性化教育实践范畴》中提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实现由制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转变。”当前一线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阅读课文时的困惑,有时也会在上课前要求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来设置阅读教学目标。
王荣生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中认为“学生在头脑中的‘理解’,要凭借两种经验。一是生活经验,就是社会生活中的百科知识。另一种是语文经验,对阅读来说,就是阅读能力。”因此,学生现有经验的不同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也会考虑学生现有的经验,根据课堂反馈对教学目标做出调整。
2.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现状
钟启泉和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或者叫“素养目标”,与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说,“内容目标”往往较为具体,直接地涵盖着乃至规范着课程与教学内容,对期望学生结果描述(即目标“是什么 达成目标而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即“教什么”)之间存在着种种较为复杂的关系。要达成目标该教什么,就需要研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他们进一步指出,语文教材的内容并不完全 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教材中的选文作为一种教学的凭借和例子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生成和确立出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王荣生教授基于学情和文本特征的正确认识和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观点基础上,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在预设时必须先思考为什么需要“学”,为什么需要“教”,然后根据课标、学情等筛选提炼教学内容;也有的研究者指出,确定阅读教学内容,需要考虑内容的价值取向,包括情感价值、实用价值和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价值。
韩雪屏在《语文课程知识初论》中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了什么知识,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知识,才是最真实的教学内容”。可见,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并非如此简单,教师需要根据语文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学情来生成相应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的内容也并不局限于语文教材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思考教学的出发点和本质。因此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研究实际上是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想教什么内容,如何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的研究。
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现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阅读课堂的价值判断关键是在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教学的参与者方面进行划分为对教学行为及效果的评价。其中,效果评价是判断学生的学习收获与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科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用一定的方式科学地测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活动。王宛磐和郭奇在《语文教学通讯》中这样说。
张香芝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研究》中指出,当前小学的阅读评价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如评价死板,对学生的评价不用心,没有深度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还存在着教师的观念落后的问题,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只依据学习成绩。
与我国的阅读能力评价研究相比,国外对于阅读能力评价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成果,我国的阅读能力评价与国外的阅读能力评价是分别建立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基础上的,即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以及SOLO,即可观察学习结果的结构分类系统。正是由于理论基础的差异,造成了评价方式以及效果等方面的不同。布鲁姆理论适合评价能力水平比较低的内容,对一张试卷的整体考虑是有帮助的,而SOLO理论适合评价能力水平比较高的内容,对于挖掘各类试题的功能是有帮助的。在本课题中,会尝试合理运用两个体系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