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天宁区教科研课题>>小学高年级小组合作拓展阅读的实践研究>>文章内容
绩效性材料——教师访谈
发布时间:2022-06-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嘉莹

我们也对教师访谈进行了归纳分析

1.您开展拓展阅读的依据、目的是什么?

教师1: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的是对语文课文的补充扩展与延伸,从广度、深度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2: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的是让学生多读书,只有一本课本,是不够的,一学期只依靠一本书是无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量的。

教师3: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的是积累知识,六年级的学生阅读量光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扩大阅读量。

教师4: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的是对课文进行补充,一学期下来,讲讲课文,做做练习题是不够的,课标里要求的阅读量只靠这些,远远达不到,拓展阅读才能接近课标的要求。

教师5: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的是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基础知识的夯实是很必要的,补充与课文相对应的练习。

教师对拓展阅读的目标是明确的,即完成教学目标,继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但实际情况中,教师在设计层面是遵循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的,在课堂落实的实际情况上是有所欠缺的,把课标的要求和建议与拓展阅读目标结合起来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设计,在实际的课堂上也要实践。

2.开展拓展阅读中,在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点方面,您是如何做的?可以举例说明。

教师1:找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资料。学生感兴趣的很多,寓言故事、人物故事等等。

教师2:多用多媒体课件,经常使用PPT、图片、动画结合文字阅读这样比较吸引学生。直观讲解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3:在课前如果孩子读了与课文有关的书籍,那么他必定对这节阅读教学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觉得关键还是在课前让学生查有关的资料,班级里分小组负责每篇课文的课前资料查找,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拓展阅读中也更加能激起学习的热情。

教师4:我觉得从拓展方式上多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放手让学生去读,教师上课少讲,然而课堂时间有限,课时任务紧,教师讲的比较多,如果让学生去充分读,然后在交流这样的方式学生更感兴趣。

教师5:从生活常识入手来抓学生的兴趣点吧,多联系现实生活,多联系学生自身。比如从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方面选取现实的素材。

在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点方面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的心得体会和方法,有的教师从拓展资料的角度出发,有的教师倾向于从教学手段方面考虑,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一些教师采取小组的方式,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切合课标里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3.语文拓展阅读内容从哪些途径来选择?可以举例说明。

教师1:我平时参考“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把里面的书目和课文进行联系、对比,选取其中的片段或者短篇让学生在课上同课文起阅读,或推荐课下阅读。教学参考书上也有相关介绍,平时教学参考书是参考最多的。

教师2:从网络上选取文本、音像资料、图片资料等等。

教师3:从学生当中推荐、选取,小组负责提供语文课本里的单元主题相关读物,课上和课文对比阅读。

教师4:把网络.上的资料、学校订阅的杂志和图书馆的书与课文相联系,选择相关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教师5:从学校图书馆里面选择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这样方便学生借阅。

在选择拓展阅读资料方面,教师拓展资料大多来自教学参考书的推荐,教师开发性和建设性的运用教材的能力没有充分展现,同时,拓展的阅读材料与文本的贴切度有待加强。

4.在把拓展阅读资源和教材联系起来,选择切入点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可以举例说明。

教师1:根据每一组教材的主题,选择拓展的材料,然后进行比较式阅读。

教师2:根据每一单元教材的主题或者是由文本的体裁来选定所拓展的阅读材料,以表现手法为阅读的拓展点,我个人是这样的。

教师3:我在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让学生来推荐阅读文本和拓展资料,我认为这样比较好,学生容易接受。

教师4:根据文本的作家、体裁、写作特点等等来选择拓展内容。

教师5:根据课文的情感、表达方式、体裁等等方面来联系。

教师在把拓展阅读的资料与文本加强联系方面的经验主要有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或者是与课文同样的体裁,或者是同样的作家,同样的表现手法,或者是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题材等方面。

5.您在课堂上的拓展环节选择上是依据什么呢?可以举例说明。

教师1:根据课堂时间,一般是在课后,拓展延伸的环节,生字词讲完了,课文讲完了之后,推荐给学生与课文相关的读物,课.上有时间就课上读,课上没时间就课下读。

教师2:依据文本的特点,文本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就放在延伸部分,自己阅读,如果文章较难,或者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或者主旨不明显,那就在导入时拓展,加强针对性,给文本一个铺垫的阅读。

教师3:我们班有分小组负责课前的资料查找,每个小组轮流来负责课文的课前资料查找任务,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文本,由小组自行决定资料的类型,上课通过投影来让全班阅读,这些资料放在了巩固应用环节,一般是讲完课文后阅读小组查找的资料。

教师4:根据教学重难点,一般教学重难点部分是需要适当拓展的,需要分析、研读,在疑难处拓展能够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5:根据教学任务和课堂时间,时间充足的话导入、分析、应用延伸环节都会拓展,如果课堂时间有限,课文都讲不完,课时练处理不完就放到应用延伸环节,或者下课前做一个引导推荐,学生课下去读。

教师课堂上进行拓展的节点各有不同,选择随意性较大,适切性还有待加强。   

在分析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后我们也尝试达成研究目标从中寻找符合本校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新路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