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天宁区教科研课题>>指向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活动设计的研究>>文章内容
聚焦核心素养 助力“量感”培养
------记2022年5月课题研讨课
发布时间:2022-05-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亚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继之前我校数学组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后,本周数学组结合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中新增的核心词:“量感”,开展了一场有着浓浓研究味的《大单元背景下的“量感”实践研究》暨区级课题《指向量感培养的小学生数学生活化活动设计的研究》活动。

IMG_6111(20220525-114757).JPG

研磨课堂  精彩纷呈

沈亚老师作为区级课题《指向量感培养的小学生数学生活化活动设计的研究》领衔人,率先带领课题组成员展开研究,执教了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一课。本课从比较面积大小导入新课突出统一测量标准的需求。进而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联想相关的面积单位,将一维的长度单位与二维的面积单位产生勾连形成体系。紧接着沈老师带领学生从认、找、量、估四个层次多感官认识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从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有效的活动设计让“量感”慢慢融入了学生的思维,随后沈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研究平方分米。课堂上,学生经历用不同面积单位度量的过程,加深了对度量本质的理解初步形成了量感。



立足“量感”  各抒己见

课后,老师们基于本节课例,联系自己对新课标中“量感”的理解,从大单元视角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新课标中,对量感的描述为: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大家一致认同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并通过认、找、量、估一系列小组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增强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直观感受。整节课较好融合了新课标提出的:“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的思想,体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

0D935F8B83ECCE96D84528F0BB93FE3A.png

教研一体  聚焦素养

随后,张丽主任针对本节课,从新课标出发与老师们分享了对于量感本质的理解。量感是当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举足轻重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量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定量的方法,用定量的眼光审视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但是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和循序渐进地培养。量感的形成要注重以下策略:利用体验活动形成度量意识在情境中促进度量单位的理解在推理中掌握度量策略。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添加理性的想象与推理在量感形成的过程中要读懂学生已经读懂了什么学生“不懂”在哪里找到量感的生长点丰富学生量的体验在累加中形成量感

对于量感丽娟主任结合课题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在量感的后续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开展以比较为中心的数学活动强调计量单位的产生和关联重视数量关系发展数量推理关注估测与测量的相结合积累量感的体验和感受最后她指出在课题研究方面希望课题组长能带领组员一起开展扎实有序的常态化研究既有理论学习,也有每个阶段实践研究侧重点,并多多关注课题的评价研究。

IMG_6107(20220526-003111).JPG

IMG_6108(20220526-003111).JPG

史宁中教授曾说:“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可传递,只能靠亲身经历。”相信通过此次教研博爱全体数学教师对于“量感”都有了新的感悟收获和更深入的思考未来我们将立足新课标践行新理念继续积极探索大单元背景下的“量感”实践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地深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