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社区的小学语文“1+X”联读教学的研究>>文章内容
计划性材料——学期计划总结
学期计划总结
发布时间:2022-05-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陶艺

基于学习社区的小学语文“1+X联读教学研究

学期计划总结

(2021.11——2022.1)

(一)理论成果

1.形成了教师基于学习社区的小学语文“1+X”联读的理性认识

我们课题组教师自课题申报后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课题展开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基于学习社区对小学语文“1+X”联读的理性认识。“1+X”联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重视课堂上阅读教学与课堂外巩固积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于学生而言,“1+X”联读在阅读素养方面会有多个层级的提升,有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思维的进阶、阅读习惯的养成。于教师而言,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一可以增强教师课程整合能力,二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益。

2.切实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

分类

过去

现在

学习观

掌握某篇课文或某册书上的生字词,读懂文章内容。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够进行多文本间的比较、分析、整合与反思。

教师观

就教材论教材,拘泥于教材。

课内、课外阅读内容联动,多文本比较、整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评价观

某道阅读题,一次练习测验的结果。

通过多种形式,在课内外的活动中给予学生多层次的评价。

3.初步制定教学设计的流程

通过课题组教师的探索和实践,归纳出“1+X”联读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3.png

(二)实践成果

1.完成了学习社区的环境设计与环境改造

校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实施课题的过程中,除语文课堂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社区展开教学。

(1)校园学习社区的建设体现了独特的匠心

着手改造校园学习社区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学习社区,开设集阅读、体验、实践、探究为一体的活动中心,这是一个为学生课程学习服务的教育场地。“漂书吧”是学生个体之间阅读感受的分享与交流;“认领书架”是领养人围绕一个主题开展阅读推广;“星空剧场”是学生以自编自导的戏剧诠释自己的阅读感受;“博爱讲坛”里学生就是超级演说家,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场关于人物、书本、文化的视听盛宴,除此之外,还有家长课堂、星光大道等,处处生发着学习与阅读。

创建了课题研究的工作室——“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书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来进行读书交流,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学习、探索、交流,挖掘学生的潜能。这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还是对学生交往、表达能力的培养。

(2)班级学习社区的建设体现了独特的用心

重视班级学习社区的建设

全校各班级都设置了阅读角,这里既有教师根据学科精心列出的推荐书目或杂志,也有学生自己带来的想要与同伴分享的藏书。班级阅读氛围浓郁。

营造具有特色的走廊环境文化

 学校主题课程、拓展课程、生命课程精彩纷呈,每逢“开学季”、“元旦”、“六一”、“运动会”等特殊时刻还有丰富有趣的活动,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各班走廊环境都会体现出特色布置,如牛年“开学季”的“‘犇’征程”,走廊挂满了学生围绕“牛”给自己立下的志向卡片,各种贺卡、字画、手抄报个性化十足。

2.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正逐步理清思绪,明确研究方向,取得初浅成效。

(1)发表论文

作者

论文

发表/获奖时间

王瑞瑞

《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语文“1+X”联读策略研究》

2021年03月17期

(2)形成校本化主题联读课程

主题

年级

课程名称

经典文学

五年级

《中国民间故事》

(3)丰富多彩的学生联读成果作品集

为保留学生在课题活动中成长的足迹,也为日后完善课题研究内容,每周收集、整理学生读书活动的照片、读书小报的照片、好书推荐卡片等,将其进行图文并茂地记录,制作成联读成果作品集。

(4)优秀课例——《山居秋暝》
  陶艺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第七单元古诗《山居秋暝》,从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到理解词义,最后落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陶老师带领学生品读诗句,当堂指导想象写作,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优秀课例——《书戴嵩画牛》
  唐婷玉老师执教了六年级第七单元古文《书戴嵩画牛》。本单元要求学生协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唐老师的这节课中,以课后练习“讲故事”为主线,带领学生疏通文意,学讲故事。同时从作者苏轼出发,引导学生课后品读并积累苏轼的诗词。(三)学生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1+X”联读的研究中,我们通过课堂表现、个案追踪、实践活动等多元评价途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多方面的成长: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材十二册,每册大概30篇文章,照此推算,阅读量大约为十五万字,而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1+X”联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篇选文可以给学生丰富选择。长期的联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其阅读速度和水平。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

教师根据不同课文设计不同的训练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学生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巩固所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略读、默读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联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多篇存在着一定逻辑关联的文章中去比较和分析,而且思考的问题会比单篇文章思考更深入,其思维的敏捷性也得到了锻炼。

总之,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学生。他们对文章把握得越来越深刻,对许多阅读活动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敢于尝试、彰显个性,再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者了。这些品质和能力将为他们一生发展带去积极影响。

(四)教师发展

课题研究中,教师也是受益匪浅。

1.教师的理念先进了:“1+X”联读教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支撑,一线教师也都在进行探索、实践,教师以生为本,为学生的阅读学习不断尝试。

2. 教师的行为改变了:在“1+X”联读教学中,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增加阅读量,不断提升阅读素养,这样才能在不计其数的文章中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才能提高联读的实践质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