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课标精神 尊重教学实际 用好统编教材
——听温儒敏教授解读新课标
唐婷玉:听了温儒敏教授的讲座,感触颇多,以下两点,令我印象深刻。其一,温教授指出一线教学有一线教学的需要,教师们要学习课标精神,理解学习任务群,把学习主动性交给学生。中高年级的单元要素就是在落实任务群的某一方面,教师要减少灌输式讲解,拓展阅读面,切实解决学生读书少的问题。其二,快乐读书吧也是整本书阅读的落实之处,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不能过分课程化,学生要有阅读自由,不拘泥于书本上的阅读书目。
瞿虹: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语文学科知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江河湖海,花鸟鱼虫,无所不包。从培养目标来看,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语文知识来看,包括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等知识内容;从语文教学内容来看,包括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语文课标的要求中,不难看出对语文积累的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人的教育,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教育教学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科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发展需求。
吴海琴:听了温老师的一节讲座,我收获颇丰。青年教师要尝试打破旧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学会结合教育大环境进行个性化创新。旧的经验方法需要沿用,而不是完全颠覆旧课标。教师在学习新课标的创新的同时,也要守住旧课标中扎实教学的方法。教师还要以大单元的主题为主线,明确学习任务,让出更多时间给孩子们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小学整本书阅读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也高了许多,在阅读教学这一块,我们青年教师还要多听多学。
陶艺:温儒敏教授对比新旧课标,从新课标内容、育人导向、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等方面为我们诠释“新课标”。我们一线教师要吃透教材,按照教学实际以“学习任务群”整合单元教学,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追求“少而精”“实而活”。另外,教师还需重视整本书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教给学生基本的读书方法,要有相对自由的书单。
朱虹:新版课标并不是颠覆,而是一种守正创新。通过提出和强化“立德树人”“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等概念,新课标以更高的站位强调了学科对学生素养、思维和能力的综合性塑造。作为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时刻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学习、接纳新观点、新要求,主动摒弃陈旧做法,开展课堂教学时间,做一个学习型、反思型教师。
胡芸熙:通过学习温儒敏教授解读新课标的视频,我进一步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基于我校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质,为学生搭建广泛的阅读平台,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真正体会文章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周叶:温儒敏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新课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温教授指出新课标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建构课程内容。“主题”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国优秀文化、日常语文生活;“载体形式”指反映、表现这些主题的各类语文作品,和相关联的风物、活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则是吸收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经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本质的重要发现,是语文课程结构的重要创新,应当加以深刻领会。
姚子云:记得温老师曾说过: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今日,温老师在讲座中又再一次提及阅读。新时代之下,资料的收集、整合、应用与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整本书阅读是帮助学生获取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我想,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与更广阔的世界相链接,在与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型,用思维的力量,抵达更远的世界,探索无限的可能。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