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社区的小学语文“1+X”联读教学的研究>>文章内容
过程性材料——研究课教案(二)
研究课教案(二)
发布时间:2022-05-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陶艺

研究课教案(二)

六上《书戴嵩画牛》

唐婷玉

课前交流: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苏轼的诗词?(学生背一背)

出示PPT:苏轼一生:诗有2700余首。

                    词有350余首。

                    文章4800余首。

                    提跋近600篇。

数据显示,苏轼的提跋竟是词的两倍。你了解这个新的题材“提跋”吗?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题”就是人的头,“跋”就是人的脚。

师:是的,提跋就是一本书的序和后记,题写在前面,跋写在后面。今天我们就好好聚焦苏轼的这篇跋。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则《伯牙鼓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则文言文--生说《书戴嵩画牛》。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题目中带“书”字的古诗呢?    《回乡偶书》《望湖楼醉书》《书湖阴先生壁》

“书”是什么意思?     (书写)

今天这篇文言文书写什么?       (戴嵩画牛)

对,戴嵩是唐代的一名画家,向来以画牛著称,苏轼会对戴嵩画牛作出怎样的评论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轻声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开始吧。

读完一遍之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读第1自然段。

师:你读得很准确,处,数这两个多音字都读对了。你为什么读“shǔ”?

生: 这里是“计算”的意思,所以要读“shǔ”。

师:是的,“根据意思定字音”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板书:音随意走

师:男生来读第一自然段。

 

请你读第二自然段。

师:“曝”这个多音字你读对了,你为什么读“pù ”呢? ( 因为文中是杜处士去晒图,是“曝晒”的意思,所以念“pù ”。)

它还可以读bào,这家品牌电扇因质量不合格被曝光。

师:对,这也是“音随意走”。

师:女生来读第二段。

 

三、理解文意

1.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不倒大家,读懂意思就有难度了,PPT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同时用问号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

师:哪个地方理解有困难?(生说)

(1)   尾搐入两股间。

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你有什么好办法,生:关注注释(板贴)   PPT出示两句话

请你结合注释说一说:

“尾搐入两股间”,从字到句   搐:抽缩    股指大腿(指一指身体的大腿)搐入两股间就是夹着尾巴斗。

“掉尾而斗”。              掉:摆动,摇   掉尾而斗就是

师:掉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以前指“摆动”,现在指“落下”,这就叫“古今异义”,我们以后经常会看到。

一起看这两幅图,哪一幅是掉尾而斗,哪一幅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呢?

牧童认为画中“掉尾而斗”是错误的。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根据句意  据意断句(板书),注意节奏,开火车读好这句话。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一人半句

(2)  

“矣”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谬矣”换成现代汉语,就是?(错了)

或教师评价:谬矣,谬矣,最后一句不对,但前面很好,谁来帮他。

 

2.  师:刚才我们用上“关注注释”、“古今异义”的方法,读准节奏,理解了意思。

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说一说。

你来试试。(恩,条理清晰,较完整)

 

 

四、趣读——品人物

师:这个故事当中塑造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谁?板书:杜处士  牧童

他俩之间的联系就是因为一幅画,戴嵩的《斗牛图》

《斗牛图》在文中仅用了一个字,板书 (《牛》)来表示,你看,古文语言多么简约。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幅斗牛图,去品一品这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吧。

PPT: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描写杜处士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牧童的句子。画完之后完成学习单,再4人小组交流。

 

(第一组汇报)

1. 杜处士和牧童对待斗牛图的态度一样吗?区别在哪儿?

杜处士:尤所爱    板书:爱

常以自随  想象一下,哪些情况下他都会带着自己的这幅宝贝《斗牛图》呢?

                    (吃饭、睡觉、去朋友家、下雨天抱在手上)

是呀,不论那种情况经常带在身上,这就叫作“常以自随”,由此可见,他是真的很爱这幅《斗牛图》啊!

锦囊玉轴  看,这就是锦囊(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或机密文件。

玉轴(放图片:用来卷绕东西的圆柱形器物

曝书画

牧童:  拊掌大笑 什么是“拊掌大笑”,拍手大笑,拍手就是鼓掌,一起读。板书:笑

 

2.(第二组汇报)

牧童是怎么笑的呢?哪一组来汇报。(生介绍分配一人旁白,一人读,一人表演)

他们表现得怎么样?(拍手的动作表现出来了)

 

(面向全班)

3.杜处士看到牧童拊掌大笑后是什么态度?笑而然之。这两个笑一样吗?

师:能不能把这两个笑换一换呢?老师给他换了下位置,读一读。指名读改后的句子。

(因为牧童很天真,他每天放牛,知道斗牛时牛尾巴是什么样子的,而这么简单的问题画家却画错了。天真的牧童看到杜处士这么有文化的人居然把一幅错画当宝贝,便忍不住大笑。

处士认为小牧童是个有丰富的放牛经验的人,所以小牧童指出牛斗的场面时,杜处士就认为牧童说的是对的,也就是微微一笑,是在化解尴尬,也是对牧童的赞许。)

 

(第3组汇报)

4.小牧童为什么敢指出错误,敢挑战大画家,挑战这位德高望重的杜处士的呢?

(因为牧童他是去放牧的,天天他和牛在一起,对牛相对会更了解。)

(他应该观察到过斗时候的场面)

(有丰富的放牛经验)

5.师:是呀,由此可见,小牧童是个怎样的人?(实话实说、敢于挑战权威)

                      杜处士是个怎样的人?  注释上说他是有德又有才的人,

这样身份的人呢也能乐于接受他人意见。)

五、揭示道理

1.师: 同学们,这篇文章是苏轼写的,东坡先生之所以要把这个故事记下来,是他觉得这个故事不光有意思,还揭示了一个道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就是?你说。

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师总结: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善于向专业的人请教,多问多思。(板书:问  思)

让我们再次带着对古人智慧的敬仰,读一读这个故事。

六、想象——讲故事

1.师:我们常说:读好文章是我们的收获,能够把这个故事讲好,那是我们的本事。讲故事的时候,要想讲得有声有色,就要加加点想象,使内容更加的丰富,更有趣味,更吸引人。

PPT出示,读要求

2.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杜处士,同桌是小牧童,用第一人称来讲述这个故事就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了。

同桌两人各自选择一个角色,用第一人称说说这个故事。

请你们一组来说。

3.东坡先生把这篇文章写在了戴嵩的《斗牛图》上,所以叫书戴嵩画牛,它是一篇题跋。用他的口吻来讲讲

 

六、总结:刚才我们描述了这么多,全文却只有93个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这是小古文精简传神之处。课后请同学们尝试着背诵这个故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