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素养导向下低年级语文非纸笔测评的实践研究>>文章内容
过程性材料——活动记录表5
发布时间:2025-04-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虹

素养导向下低年级语文非纸笔测评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25.4.17

地点

线上

参加对象

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朱虹

活动

形式

文献学习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素养导向下低年级语文非纸笔测评的文献研究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学习的四篇文献:

1. 漆慧勇, 左伍衡. (2023). “非纸笔测评”背景下小学低段表现性评价量表设计. 《教育信息技术》.  

2. 张玲. (2015). “非纸笔”评价的探索与思考——以低年级语文期末“游考”为例. 《教学月刊小学版》.  

3. 王林慧. (2022). 表现性评价量规在低段语文非纸笔测评中的研制与应用. 《语文建设》.  

4. 刘倩. (2023). 从叠加到迭代: 素养视域下非纸笔测评刍议.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学习记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教育部明确要求小学低段取消纸笔考试,转而采用“非纸笔测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漆慧勇,2023)。非纸笔测评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能弥补纸笔测评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张玲,2015)。  

 

2. 核心概念界定  

非纸笔测评:指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观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表现,从而进行综合评价(刘倩,2023)。  

表现性评价:一种以任务为载体,通过观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维素养的评价方式(王林慧,2022)。  

 

3. 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为表现性评价量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强调从言语语言、数理逻辑、音乐韵律等多个维度评价学生(漆慧勇,2023)。  

逆向设计理论:强调从评价目标出发,设计任务和量规,确保评价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漆慧勇,2023)。  

 

 4. 实践策略与量表设计  

量表设计: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将评价维度细化为可观测的行为目标,如“言语语言”维度包括倾听、语言表达、汉字书写等(漆慧勇,2023)。  

采用等级描述(如优秀、良好、合格)和分项记录的方式,确保评价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王林慧,2022)。  

任务设计:  

  - 结合真实情境(如亚运会主题),设计角色扮演、游园活动等任务,增强测评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漆慧勇,2023)。  

  - 任务类型多样化,如“我是亚运播报员”“我是小小歌唱家”等,覆盖多学科能力(张玲,2015)。  

 

 

 

 

评价

实施效果与注意事项  

效果:  

  - 非纸笔测评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自我效能感,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发展(王林慧,2022)。  

  - 通过雷达图、学生画像等形式呈现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漆慧勇,2023)。  

注意事项:  

  - 确保任务情境的真实性和评价维度的科学性(刘倩,2023)。  

  - 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王林慧,2022)。  

 

存在问题与未来方向  

- 问题:  

  - 部分学校的测评目标不明确,任务设计泛化,与学习目标关联不足(刘倩,2023)。  

  - 评价量表的信效度需进一步验证(漆慧勇,2023)。  

- 未来方向:  

  - 探索技术赋能的评价方式,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成长轨迹(王林慧,2022)。  

  - 加强跨学科整合,设计更具综合性的测评任务(刘倩,2023)。  

 

                                                填表人   朱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