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概述
本学期,课题组围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伙伴学习的研究”这一主题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进展如下:
1.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伙伴学习 ”的价值、特征和理论研究。我组通过知网,查阅了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和“伙伴学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数据整理,形成了自己的认识。(1)“伙伴学习理念”属于新型的教学研究。(2)“伙伴学习理念”有利于综合实践课的有效落实。(3)“伙伴学习理念”有利于优化课堂形态。
2.本校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我组开展教师和学生两组对象的问卷调查,了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以及伙伴学习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我们从教师端和学生端找出了综合与实践教学以及伙伴学习实施的困境,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认知:课程价值高度认同下的理解偏差;教学实施:课堂组织方式单一,缺少多样性;教学形式:伙伴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足;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反馈欠佳。
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伙伴学习内容的研究。前期本课题对旧版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2022年《课标(2022版)》颁布后,四大板块之一的“综合与实践”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组按照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梳理,这些内容都是伙伴学习的有效载体。同时我组将常州市博爱小学伙伴学习的活动场域进行了梳理,这些活动场域都可以为学生的伙伴学习提供服务,让伙伴学习可以处处发生。
4.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伙伴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我校开展了“伙伴学习”的课堂实践探索,建构了游戏式伙伴学习、分享式伙伴学习、思辨型伙伴学习、互助型伙伴学习等伙伴学习的实践样态。伙伴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科学分组,做好“合理分工”。每组由一人当组长,其他成员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荐,组长参照成员的学习能力进行反选,从而组成伙伴学习小组,组员任务分工明确,组内每位成员的能力都得到了施展。(2)精选内容,巧设“任务清单”。教师在选定伙伴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要设置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应包括任务要求以及合理的作答区域。学习任务单可以增加学生对任务的确定性以及对伙伴学习要求的清晰程度。(3)引导支持,做好“节奏把控”。教师可以将伙伴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按不同侧重点观察。(4)多元评价,做好“后续改进”。当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后,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伙伴学习活动及时提供真实的反馈。
5.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伙伴学习的评价研究。在“观课教师评价”维度,课题组在前期,设计了课堂性质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2张观察量表,从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等维度考察学生伙伴学习的质量和达成效果,从内容、目标、环节、指导、评价、资源等维度来观察课堂性质与教师教学情况。在“上课教师和学生评价”维度,通过过程评价量表引导学生按照伙伴交流、任务完成和灵活应用等维度进行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以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研究成果与收获
1.对于伙伴学习的概念界定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组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紧紧围绕课题展开了探索和实践,将伙伴学习内涵进行定义。
2.切实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
3.构建小学生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伙伴学习的内容体系。梳理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活动内容,探索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伙伴学习的活动场域。
4.课题组围绕相关主题,以学期为单位,开展系列化研究。在文献研究和实践操作中反思提炼,发表、获奖高相关论文6篇;有效开展课例研究,并在区域公开课和讲座中分享交流。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某些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所欠缺,还需进一步研究。
1.我们小组对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伙伴学习的组织和教学策略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后期我们将通过更多层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宽我们的有效策略。
2.我们小组对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伙伴学习的课例研究还需要更加细致具体,对于实践样态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做到更细化,更清晰。
3.我们小组对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伙伴学习的评价研究还不够全面,评价方式还不够多元化。
4.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研究力薄弱,在论文撰写方面还需要再努力。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更多层面的研究伙伴学习的组织和教学,形成整体架构的有效策略。
2.深入指向综合与实践领域伙伴学习的课例研究,积累更多的优秀课例。
3.丰富评价方式,利用评价量表进行准确、客观、全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