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体育整体建构和实施研究
课题学期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常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体育整体建构和实施研究》已成功立项,属于积极进行课题试验的过程性阶段,我们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各自所在的模式中应该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课题组也在活动中积累和收集了一些原始而有价值的资料。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过程性研究资料搜集不全,有些资料不够精细,为使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使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果,特做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二、总体目标
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在课题组组长的带领下,要经常进行研讨活动;探索小学阶段课后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活动的具体设计方法与实施,整体架构课后服务体育活动框架,合理有效安排活动内容,推动我校课后服务和体育工作稳步向前;丰富小学生课后服务内容,激发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水平,培养学生多种运动技能,养成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活动设计的创造力和体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注意收集相关过程性研究资料,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周边学校能起到辐射示范作用,力争使课题研究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课题实验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并留有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课题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教师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一要针对实验记录的内容,二要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长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特长,选择研究的相关主题,把任务分解到小组,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并且要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5、每一位课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上好课后服务体育活动,做好学生情况记录,做好课题研究记录,这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学情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整个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但记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着本课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
6、每位课题教师要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精心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论文必须紧紧围绕农村远程教育课题撰写。要全面体现新课改理念,充分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观点要独特、内容充实、现实针对性强。论文内容要来源于对课题研究实践的思索与总结,要能够给现行教学以一定的指导与启迪。严禁东拼西凑,抄袭他人论文。
7、各课题组每位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整理收存好研究资料。资料是记录研究轨迹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完整的资料是规范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课题组也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过程性材料
8、课题组的教师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工作计划
二月份:
(1)开展课题会议,布置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2)回顾中期评审的反馈,制定改进计划。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三月份:
(1)与学生交流,并对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整理并归档已收集的数据,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
(3)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4)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心得体会。
四月份:
(1)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心得体会。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整体架构的专题文章,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五月份:
(1)学习课题理论专题讲座,做好笔记。
(2)经过课堂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认真撰写,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4)上一堂课题研讨课。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心得体会。
六月份:
(1)上一堂课题研讨课,组织课题组成员上课、听课、评课活动。
(2)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资料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
(3)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