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 年 9 月第 17 期 创新方法 立德树人是中华文化的主根,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是把握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北京八一学校师生时说:“基础教育是立德 树人的事业,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核心素 养”也指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校教育“以德为先”,德 育教育核心在于“品格锤炼”。 1 关于“品格提升” “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 9 月教师节来临之际说:“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 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 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017 年 3 月 13 日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印发 《关于启动实施江苏省 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的通知》,启动实施中小学生品 格提升工程,是全省基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创新举措。 “品格提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 务,以学生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为目标。 着 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着力于 学生志存高远、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 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品格教育”现状 品格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道德成熟、 行为 自律、 懂得担当的成人。 品格教育不是靠口头来教授 的,而是用行为来传递的。 学习、生活都是品格教育施 行的环境。 然而当前中学品格教育的现状不如人意,仍 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活动流于形式,喊喊 口号,拍拍照片,写写心得。 或者上台表演,按照“剧 本”,艺术化地演绎。 缺乏真实情境的品格教育,难以唤 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活动深入性开展不足,停留在单个 活动,没有延展与提升。 按照时序更换教育内容,缺少 纵向深入的开拓。 活动重过程轻结果,如成人仪式教 育,当时可能感动了,流泪了,品格上并没有实质性的 提升。 3 学生社团“品格教育”的优势 3.1 主体性:以兴趣引导活动 传统的品格教育仍以教师为主导, 以活动方案为 依据,学生被安排在设定的时空里接受被动教育。 而社 团活动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各种文化、艺术、体 育团体,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成。 实行学生自我管 理模式,统筹协调、团队协作、互相启迪。 例如,该校“风 华”小记者站,由一批爱好播音、编导的学生组成。 实行 站长负责制,核心成员分工合作,采访、写稿、编辑、播 音、出版,一整套活动都由学生设计与实施,充分体现 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力得到提高,品格得到锤炼。 3.2 系统性:以课程规范活动 品格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 常规的品格教 育依托活动,对学生进行“点”的教育,仅在短期内对学 生某方面的情志、能力起到触动和激发。 社团活动是学 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拥有课程体系的社团活动,有固定 的计划和系统的内容设置,由“点”到“线”,对学生的品 格教育具有更加规范、科学的引导。 例如,该校“风华” 文学社,站在课程的角度上,通过计划、过程、评价等环 节,规范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维品格和读写能力有持 续、长效的训练与培养。 3.3 生活性:以实践充实活动 品格的养成是一个人关注环境、反观自我、发展自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社团活动实践探索 高平 (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江苏苏州 215131) 摘要:“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当前传统的“品格 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笔者从学生社团的角度,分析社团活动在“品格教育”方面的优势, 对社团建设促进品格提升作了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学生品格;社团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06(2019)09(a)-0161-02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Character GAO Ping (Wangting Middle School,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Jiangsu, 215131, China) Abstract: "Character" is a basic quality of a person. General Secretary Xi propos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should be guide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charact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aracter education" is not optimistic, which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the author analyses of the advantages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in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makes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promotion of character improvement b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tudents' character; Community activities; Practice 作者简介:高平(1965,11-),男,江苏苏州人,本科,中 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和教育管理。 161- -创新方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 年 9 月第 17 期 我的过程。 传统的品格教育往往在一个人为设置的特 定情境里,由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体验,学生在规定的流 程里完成体验。 学生只是一个参与者,在有限的时间内 对主题的思考与内化往往很难深入。 在社团活动中,学 生要面对的是生活的真实情境,要解决生活的真问题, 通过参与方案的设计,体验活动的过程,交流思想,收 获快乐,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例如,该 校美术社“我型我秀”班服设计活动,从班级生活需求 出发,通过收集信息、方案选择、绘制采样、成型发布等 过程,做到知行合一。 这样“接地气”的社团活动,让学 生贴近生活、观察社会、合作探究,充分融入项目活动, 审美、自信、独立、合作等品格得到提升。 4 社团活动实践路径 4.1 开发丰富的社团活动 根据初高中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学习 情况,依托校内外资源,该校将学生社团系列化,分为 五大主题:学科类、实践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 初 三年级体育社(跳绳、排球),高三年级艺体社(美术、播 音与编导)。 其他年级自由选择(文学社、小记者站、校 报社、民乐社、合唱社、舞蹈社、武术社、历史社、农耕 社、摄影社、动漫社)。 “风华”文学社全员参与、全校推广。 4.2 打造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校本课程 经过多年实践, 该校已将多个社团活动编写成校 本教材,尤其是以“三张”特色名片———“一社、一刊、一 站”为代表的校本课程。 “风华”文学社于 2008 年 1 月 获“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2009 年 4 月,获“全国 作文教学先进单位”;2015 年 2 月,“风华”文学社《风 华》 被苏州市出版物编辑学会吸收为团体会员。 2014 年 11 月 22 日,《风华》校刊获“全国校园校报校刊评比 一等奖”。 截至 2019 年 3 月,《风华》校刊已经成功出刊 165 期。 经过多年实践,该校已结合文学社活动编写了 多本校本教材:《我跟学长写作文》《古诗文助读导诵》 《诗话苏州相城风俗》《望亭历史考》《历代名人咏望亭》 《周一新闻文稿》。 4.3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 有效提升学生品 格的测评方式。 建立系统化、动态化、量化的社团综合 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和多元化特点。 评价一:望亭中学社团活动制度。 为保障社团活动 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各社团活动制度,严格做到“十 有”,即有网络、有机构、有章程、有社标、有社训、有队 伍、有经费、有阵地、有台账、有成果。 指导教师为每一 次活动填好教学日志,为每一位社员建立成长档案。 评价二:望亭中学社团成长评价手册。 为了全面考 核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品格提升效益, 该校将校本化 的社团活动参与情况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有机整合, 编制《望亭中学社团成长评价手册》。 评价项将分“认 知”“合作”“探究”“创新”“分享”五个方面,从“过程”和 “成效”两个角度进行测评。 具体测评可依托“社团志愿 服务积分卡”“基地实践签章卡”等工具开展。 评价三:望亭中学社团奖励制度。 把学生参与社团 活动与期末考核、三好学生评定联系起来;和优秀学生 家长、学习型家庭的表彰联系起来。 把教师辅导社团活 动的时间算作工作量,和教师考核、绩效工资、职称评 定推荐联系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家长、老师的参与积 极性。 4.4 开发有鲜活力的社团资源 4.4.1 推进校内社团基地物化建设 (1)建设文学社核心功能区。 由课研中心、体验区 和实践区组成。 课研中心即名师工作室,初步拟建设 2 个。 体验区以朗读亭为起点,设置教学楼底楼走廊,便 于学生在课余时间体验朗读的成功与乐趣。 实践区分 为悦读室、观影室、访谈室、辩论室、课本剧场、采编室、 小记者站。 创新语文学科育人模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 素养。 (2)建设美术社美术体验馆。 该馆由欣赏区、体验 区和实践区组成。 欣赏区即国画、油画、书法作品陈列 室,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 体验区设电脑互动:图像与 色彩、陶艺,学生通过互动平台,参与体验,欣赏生活中 的美。实践区分素描、篆刻、版画。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 学习,掌握美术技能,培养“工匠精神”,感受艺术的精 神力量,提高个人修养。 (3)建设农耕社时令蔬果园。 让学生在专业指导 下,学习不同植物的种植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 实践能力。 通过对传统农耕技艺的实践,深度体验“粒 粒皆辛苦”之道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毅 力和品格,形成朴素的生活方式。 蔬果园内可拓展建设 传统节日体验馆。 结合“二十四节气”,体验描彩蛋、做 青团、包粽子、编蛋络、写春联等民俗活动。 培养学生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4.4.2 完善有创造力的社团教育共同体 为推进社团建设, 建立更有影响力的课程资源群 体,该校将组建一个以市区级德育学科带头人、教科研 学科带头人、社团专业辅导教师为主的社团师资团队, 联合区内兄弟学校组建社团教育共同体,本着“沟通交 流、协作研讨、共同进步”的宗旨,进行区域联动,开展 社团教育活动。 发展认识论的开创者皮亚杰曾说,“活动是智慧的 根源”。 学生品格的锤炼离不开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社团本身在兴趣、规范、实践等方面较传统“品格 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 学生社团建设聚焦于发展学生 的核心素养, 以学生品格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 为目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自觉 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品格提升”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苏教基〔2017〕12 号.省教育厅关于公布 2017 年江 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通知[EB/ OL]. (2017 -06 -27).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7/7/ 3/art_55510_7553565.html. [2] 马斌. 锤炼学生品格的伟大创举———解读江苏省中 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 [R].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 升工程项目培训,2017-4-10. [3] 陈继敏, 于婕, 仲恒. 锻造学生品格 铺就人生底 色———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三质”学子品格提升 培养工程记事[J].江苏教育,2018(39):27-29. [4] 唐玉辉. 对中小学 生 品 格 提 升 工 程 实 践 的 再 认 识———以“‘翔宇鸾娃’高远品格培育”品格提升工 程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Z1):37-40. 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