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古诗词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朱淑佳
常州市博爱小学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崔允漷提出的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古诗词的定义以及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实践应用;最后,总结了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并且指出了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古诗词,大单元教学理论
一、绪论
1.1 古诗词的定义
中国古代文学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体系,其中古诗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古诗词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的总称,通常指西周至汉代诗歌,即先秦至汉代的古代文学著作。古诗词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包含着历史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因此古诗词部分的教学内容日益重要。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可以使学生们对文字艺术的美学感受和认识得到提升,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拓宽学生们的文学视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创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1.3大单元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大单元教学理论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进行整合、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质量。古诗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大单元教学理论的引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本概念: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梳理,通过实际情境、教学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特点:
a) 整合性: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内容的整合与梳理,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多方面知识。
b) 情境性:大单元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实际场景中学习、运用知识。
c) 学生中心: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
2.1 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优势
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大单元教学理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加充分;其次,大单元教学理论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联系,把古诗词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而不是把古诗词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学习项目;最后,大单元教学理论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时更加有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2 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特点
在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中,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首先,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其次,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感受和情感纳入教学设计之中;最后,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多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3 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实践应用
在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中,必须强调实践应用的重要性。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们从古诗词中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加强学生们对古诗词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思想的理解。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们从古诗词中学习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如图片绘画、故事创作等,以提高学生们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下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建议:
a) 整合古诗词与音乐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古诗词与音乐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通过教授诗词曲调、节奏、旋律等音乐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b)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大单元教学理论强调情境教学,教师可通过设置故事背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诗词创作背景中,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如在教学唐诗《静夜思》时,通过模拟唐代诗人李白夜晚思乡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加深对古诗词的感悟。
c)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综合素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古诗词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创作、演唱等多样化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以“六一儿童唱游会——传扬中华古诗传统文化”为主题,将教材中的古诗进行统整,呈现大单元教学的具体方案。
一、单元概述
此单元取材于花城版二年级《画》、人音版一年级《咏鹅》、湘艺版二年级《静夜思》、花城版二年级《悯农》。
本单元围绕的核心概念“儿童古诗歌曲的表现初探”,融合唱、奏、演等多种表现形式的音乐活动,体现古诗歌曲的音韵美、意韵美。
通过上述作品重构的单元,学生能在不同的儿童古诗歌曲作品中融合歌唱、演奏、声势、律动、即兴创编、舞蹈表演等活动,了解儿童古诗歌曲的词曲特征,感知古诗歌曲的音韵与节奏特点,理解歌曲词曲结合、一词多调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文化意境。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属于低年段,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体现趣味化,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低年段的学生更喜欢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融合听、唱、奏、演、动、创等多种艺术实践活动,使原本枯燥、单一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同时还结合了美术、文学、戏剧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活动,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其综合学习的能力。
三、单元教材分析
课题 | 关键特征分析 | 教学内容 关联性分析 |
《画》 | · 《画》的词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 · 此曲是根据我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改篇,五声调式旋律的3个乐句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创作手法“鱼咬尾”; · 学生以读、听、唱、画的艺术活动,体会歌曲中“山水”的音乐形象,更好地品味其内涵。 | ·四首音乐作品的歌词均是学生熟知的古诗,均能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首作品均是为儿童创作的古诗词歌曲,选诗谱曲,旋律为歌词服务,运用歌唱方式演绎古诗词,是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 四首作品均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富有吟诵感。 ·四首作品均旋律优美简单,运用了一词多调的创作手法体现古诗词的文化意境;均为民族调式。 ·四首歌曲都是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基础,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易于学习,适合二年级学生学唱。歌曲分别表现了对艺术、故乡、劳动人民和自然美的赞美和尊重。通过这些歌曲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培养审美情趣,锻炼自己的音乐能力,增强对美的感知和品味。
|
《咏鹅》 | · 《咏鹅》是一首根据唐朝诗人骆宾王的著名诗篇创作的歌曲,由黄国群作曲,描述了鹅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态; ·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是规整的四句式结构; · 学生以读、听、唱、动的艺术活动,体会歌曲中“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更好感知中国古诗词的韵味,从而热爱中国文化。 | |
《静夜思》 | · 《静夜思》是由李白的同名古诗改编的歌曲。 · 歌曲《静夜思》为两段体,宫调式,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乡的愁绪。 · 学生以读、听、唱、演的艺术活动,体会歌曲中李白思乡愁绪的音乐形象,更好感知中国古诗词的韵味和人文情怀。 | |
《悯农》 | · 《悯农》选自同名经典古诗,体现了音乐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完美结合。 · 歌曲为二拍子,旋律流畅优美,以中速吟唱,情感真挚。 · 学生以读、听、唱、声势的艺术活动,体会农民辛勤耕作的音乐形象,感受作品的语音美和音乐韵律美。 |
四、单元教学目标
1.感知、体验描写“山水画卷”、“悠然自得”、“人间乡愁”以及“勤劳农民”这些中国经典传统古诗在旋律、乐器、歌词等方面展现的韵味,并能随乐做出恰当反应。
2.用正确的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地诵读、演唱中国古典诗歌,感受旋律与诗词的内在联系。
3.根据几首中国经典古诗歌曲的不同风格及应用情境,融合演奏、声势、律动、绘画、歌表演等其他艺术活动积极参与音乐唱游会,感受和理解古诗歌曲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五、课时目标
见附件
六、单元综合评价
本单元综合评价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成长。同时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将被分为四组进行单元学习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后,小组间互评使学生学会尊重和接纳同伴的意见,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组间评价后生成小型提升总结,有利于进一步的提升音乐水准。最后在唱游会中邀请音乐老师进行教师评价,帮助学生有效地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评价学生发展,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评价表1:简单自评表
评价内容 | 学习结果核查 |
是否能感知和交流歌曲的情绪变化 | 能 不能 |
评价表2:互评等级量表
评价内容 | 等第判断 |
能否感知和交流歌曲的情绪变化 | 优秀:能感知和交流歌曲的情绪变化并用合适的声音和动作表现出来 |
良好:能在老师的提示下感知歌曲的情绪变化并用合适的声音和动作表现 | |
合格:能感知歌曲的情绪变化,但不能用合适的声音和动作表现出来 | |
需努力:不能感知和交流歌曲的情绪变化 |
评价表3:现场教师评价表
唱游会 综合表现 | 优秀 | 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表现音乐的意境,有创意地设计综合表演,表演效果良好。 |
良好 | 小组成员能按要求合作完成表演任务,能用所学的知识基本表现音乐的意境,表演效果较好。 | |
需努力 | 小组成员不能流畅的按要求合作完成表演任务,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缺少表现力。 |
通过综合多方面的评价信息,教师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整体表现。
三、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崔允漷提出的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通过介绍古诗词的定义以及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分析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优势、特点和实践应用,本文得出结论: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应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建立起联系,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拓宽学生们的文学视野,以及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部分的更多应用,并深入研究古诗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更多实践应用,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有效且有趣。
参考文献
崔允漷(2018)。大单元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王晓燕, 张婷(2020)。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应用探析。艺术教育研究, 8(2), 58-62.
李华, 赵丽娜(2019)。基于大单元教学理论的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研究。课程教育研究, 4(12), 83-86.
刘静(2021)。大单元教学在小学音乐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音乐创作, 3(3), 76-79.
马蓓蓓, 张韵洁(2020)。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艺术百家, 11(1), 120-123.
陈娟, 王霞(2019)。大单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教育教学论坛, 21(3), 157-160.
高文(2021)。基于大单元教学理论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美育导刊, 6(4), 27-30.
赵倩, 李雪(2019)。大单元教学在小学古诗词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音乐与舞蹈, 2(6), 115-118.
黄琼, 谢颖(2018)。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小学音乐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艺术家, 15(4), 189-192.
张雯, 李莹(2017)。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研究—以古诗词音乐教学为例。课程教育研究, 2(14), 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