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文章内容
过程性资料——专项课题研究活动
聚焦核心概念,感受数学思想的力量——记常州市“十四五”专项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的课例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3-06-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静

聚焦核心概念,感受数学思想的力量

           ——记常州市“十四五”专项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的课例研讨活动

计算是具象的推理,推理是抽象的计算。2023419日,博爱校区数学老师齐聚录播室,参加常州市“十四五”专项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的课例研讨活动。

图1.JPG

紧扣计数单位  掌握核心概念

本次活动由课题组成员于天娇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王舒嘉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总复习》,两节课都属于数的运算,两位老师紧抓“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在多次活动和对比中,带领学生体会运算的一致性,感受数学思想的力量。

图2.JPG

于天娇老师认为,整数、小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都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了阶梯,同时提供算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学会合理、灵活进行计算并培养运算能力,也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奠定了基础。从直观图形、改写小数及通分三种方法,充分让学生理解算理,在教学中用数轴引导学生进一步沟通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联系,发现它们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

王舒嘉老师认为,六年级《数的运算总复习》,不能将眼光只落在运算的算法之上,更重要的是将算法背后的算理进行沟通和联系,找到运算中所蕴藏的核心,才能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将数的运算真正内化为自身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养分。所以王舒嘉老师在教学时紧扣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通过课前学生的学习单资源,推动整个课堂的行进。在交流、对比和沟通中,学生发现,其实无论是加减乘除哪种运算,都要先找到结果的计数单位,再算算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即可。最后再带着新的感受回顾以前的题目,有了新的理解。


凸显核心逻辑   感受思想力量

在评课环节,听课老师对两节课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无论是于天娇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还是王舒嘉老师的《数的运算总复习》都紧扣新课标中对核心概念的要求,用操作或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厘清重点,抓住要点。

教师发展部张丽主任最后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学习一定要改变旧思想,只有老师对数学的核心概念清晰,才能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核心概念,打通知识壁垒。张丽主任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评课,从割裂到关联,彰显核心间的逻辑之链。她指出,理解的本质就是建立联系,无论是画图、转化成小数还是通分,其核心就是计数单位的统一,数的运算也是如此。从散点到结构,凸显单元的整体之意。教要有结构,瞻前顾后,串联知识和方法;学要有关联,新知旧知,建立起知识的联系。从,从的不断提升。从结论到学习,凸显专家思维的培养之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通分,分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慢慢构成大概念的网络,抽象、建模,形成专家思维。

一次教研,就是一次尝试、一次前行。博爱的老师力求立足、依托于数学新课标,追寻数学本质,紧扣核心概念,把握好每节课、每个单元的衔接,让学生掌握算理的同时感受到“运算的一致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感受数学思想的力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