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文章内容
过程性资料——专项课题研究活动
共研“新”课标,赋能“新”教学 ——记博爱小学(县学街、少年宫校区)数学组读书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23-06-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静

共研“新”课标,赋能“新”教学

——记博爱小学(县学街、少年宫校区)数学组读书沙龙活动

捧一卷经典,浸一身书香;读专业著作,品教育智慧。为深入学习《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师的人文底蕴和专业素质2月15日上午,博爱小学~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在“在之间”教育文化中心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暨市综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阶段研究成果汇报。

IMG_7665(20230614-122247).JPG

思维导图——登高望远,胸怀大局 

老师们结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课例式解读》两本书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各年级选定的关键词展开了思维导图的绘制。

一年级以数感为关键词,绘制了充满童趣的思维导图。四位老师在介绍思维导图时指出:数感是对于数和数关系的一种感悟,也是运用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小学生数感发展三阶段主要表现在数觉阶段、符号阶段、模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数感需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合理估算;体会变化规律并尝试用数来表达。

二年级以模型意识为关键词展开研讨,老师们在分享时说到模型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需要学生认识到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2022版标特别强调了跨学科主题活动。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 模型意识的培养需要跨学科活动,模型意识也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同时2022版课标对模型意识的阐述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为初中阶段发展“模型观念”奠定基础。   

三年级以几何直观为核心词展开头脑风暴。管丽辉老师进行了导图介绍,低段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偏低,图形变换、折叠与展开、观察与归纳、描述与分析这四种能力的水平呈递减趋势。因此,如果解决了学生们在中学段过渡中几何直观应用、描述与分析等问题,那么高学段学生们的几何直观应用意识和水平会相对提高。所以,三四年级的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既要保留刚步入中学段的学生们对几何直观的观察能力,更要引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利用几何直观,提高他们几何直观的应用意识。要实现各学段数学几何直观能力培养一体化的衔接,需要在内容统筹、活动策划、小初一体化理念上进行规划。 

课例分享——落细落实,积微成著

思维导图反映出对关键词全方位的思考和系统性的描述与分析,着眼于大局。而课例分析则是以小见大,着眼于细节之处,让头脑风暴的结果更落于实处。各年级根据选定的核心词进行了精彩的课例分享。

一年级薛玲琳老师从《认识11-20各数》这节课出发,引导学生建立以“十”为单位的“群体数量”记数方法并通过不同的数学活动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这节课中,从对11-20中某个数的各种表征,加深对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了总结课堂的作用。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头的故事导入,出乎学生意料的“大泥团”,在黑板上操作等等都达到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感表现在不同方面,所以在本课中,针对数感中四种主要表现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经历感受、理解、体验三个活动,理解计数单位的意义,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等等。经历用不同方法表示同一个数的活动,学生能整理这个数本身的意义,将新授知识和已有知识串联在一起,这也是数感的重要表现。

二年级狄珊老师从《乘法的初步意识》这节课出发,认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用一种更形式化的语言,抽象地,概括地表征相同加数求和这类情况的主要特征,它是经过抽象,舍去对象的一些非本质属性以后形成的一种数学关系结构。乘法实际上就是一个模型,抽象出乘法的过程,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节课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就是模型思想。在这节课中,通过动物乐园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用相同加数求和麻烦,易错的问题,让学生提出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表示的问题,越让学生感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必然、合理,越有利于他完成模型的建立。通过一系列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加法求和的不便之处,激发出学生接受乘法的心理需要,为引入乘法做好知识和情感上的准备。

三年级张岚老师通过认识周长这节课认为,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己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生活中会用“边线、一周”等词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作为教师,可以组织这些活动:1、从字面意思上认识周长。2、先量再算,求图形的周长。3、化曲为直,先围后量。4、求长、正方形周长,要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多角度理解周长。

    课题研究——聚焦核心赋能课堂

课题研究是推动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叶娜老师充分结合本次读书活动主题,进行了市综改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的阶段汇报。叶老师从新课标统领下数学四大领域所对应的核心素养,到各领域中重要的学习主题例谈,再到课题组前期提炼的核心概念的论证进行阐述。她的讲述生动、内容扎实,引起在座所有老师的共鸣。

IMG_7677(20230614-122352).JPG

高位引领——砥砺前行,展望未来

活动的最后,王丽娟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数感和几何直观虽为不同领域,但两者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数形结合并且有效的建构了数学模型。而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也就是“核心概念”,从2011年课标到2022版课表,只多了一个量感。因此几个核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次活动不仅是博爱数学人们读书成果的分享与展示还是大家交流共享互促共进的一个平台博爱数学人们也会坚持与书籍同行期待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期待我们的教育一路书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