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文章内容
过程性资料——专项课题研究活动
聚焦核心概念,落实核心素养—记《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读书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静

水韵潺潺,滋润万物生灵,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为了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实质与内涵,10月12日上午,博爱校区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由叶娜、陈静老师主持的常州市“十四五”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的读书沙龙活动。

IMG_9356.JPG

会前老师们对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课例式解读》两本书进行了深入阅读,结合前期读书收获,各年级选定核心词进行头脑风暴,绘制了思维与美感兼具的高质量导图。




 四年级以数据意识为核心词,从内涵、内容以及教学要求三个维度开展头脑风暴。沈亚老师进行了导图介绍,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变化引发思考,指出在教学中要聚焦现实问题,体会数据的意义;让学生经历统计分析的过程,学习统计方法;并能感悟数据的随机性,了解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五年级以量感为核心词,绘制了童趣化的思维导图。课题组成员于天娇老师在导图分享时指出,量感始于测量教学的起点处,测量更多的是为了得到结果,而度量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测量的过程,进而积累量感。量是量出来的,《新课标》将量感的核心定义为三个关键词直观感知、选择和估计。在教学时,我们要关注计量单位,让学生经历用若干个计量单位进行密铺的过程,单位换算需要让学生经历想象和推理的过程。
      六年级以运算能力为核心词展开研讨,核心成员刘颖婷对导图进行了分享。她指出,加法是所有运算的基础与核心,减法、乘法、除法都是在加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关注算理与算法的关系,透彻理解算理、熟练掌握算法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保证。数运算的本质是基于计数单位,数认识的核心是对“位值制原则”的理解,而“位值制原则”可以理解为计数单位和进位法则的高度统一。核心概念让这些算理达到一致性。
      活动的最后,张丽主任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对量感教学的思考,指出面对课标改革,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进行“自主升级”,在学习和思考中“寻根”;教学中要从整体视角展开“深入研究”,在课堂变革中“扎根”;教师要有长远眼光能“提升格局”,让核心素养在学生心中“生根”。

   沈琛副校长对于此次活动作了总结发言。她指出此次活动,发言老师有思考,思维导图质量高,课例分享展风采,是一次高质量、有内涵的读书沙龙活动。聆听了老师们对于三个核心概念的见解,沈校通过“为什么增加量感这个核心词?”“算理的一致性根源在哪里?”“如何体现数据的随机性?”三个问题展开,高屋建瓴地对三个核心词的内涵与本质进行了补充与升华。

     此次活动是一次思维的风暴,更是一次理论的浸润。聚焦核心概念,落实核心素养。博爱数学人将一如既往以书为友勤为伴,以学为先悟为本,认真研读新课标,积极践行新理念,致力打造精彩课堂,努力培育学生优良的数学核心素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