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文章内容
过程性资料——专项课题研究活动
核心概念“植”课堂 数学理解有深度 ——记《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课题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静

2022928号上午,由叶娜、陈静老师主持的常州市“十四五”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课例研讨活动在博爱小学五楼演播厅展开。本次活动我们很荣幸地邀请了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亲临指导。

本次研究课是由该课题组核心成员崔昺瑢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性质》,本节课对于“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概念的理解到概念的运用需要经历进阶式的探究的过程。崔老师将几何直观与推理相结合,最终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深度理解,也为后续继续学习小数的计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个课题组,就是一个专业成长的共同体。课题组成员深度体味课题研究的内容,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家共研共学,深入思考如何在数与代数领域开展数学核心概念教学。在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数学概念、核心的数学知识不是碎片化的存在,而是有着内在的结构联系,以数学的核心概念为主题来把握和组织整体教学。

于天娇老师:在教学0.3=0.30时,不局限于具体情境中的元角分转化,立足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的变化,更是结合图形,让孩子更加直观地看到计数单位缩小10倍,计数单位的个数扩大10倍的过程,不忘发挥孩子想象力,想想还有谁和它们一样呢,在体会小数的等值情况的同时,也和十进制计数法进行勾联,学生在崔老师的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将计数单位根植心中。

张靖老师:小数的性质,关注的其实是小数的等值变形,也就是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用不同计数单位对同一个小数进行表达。崔老师启发学生通过数量背景、几何直观、小数的基本含义等不同方法解释这两个小数相等的原因,并让学生基于经验再写出一个大小相等的不同小数,在此过程中,带着学生感悟并渗透“计数单位缩小10倍,计数单位的数量扩大10倍,小数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在变与不变中从小数的核心概念出发,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计数单位也遵循十进位值制的基本规则,又通过数位顺序表勾连了整数与小数的计数单位,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关于计数单位的完整认识。崔老师在习题的设计上也花了心思,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断刺激学生体会到小数性质的应用价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数的本质内涵的一致性,发展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刘颖婷老师:《小数的性质》的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当计数单位缩小几倍,计数单位的个数就要对应扩大几倍,这样才能保证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个性质虽易,但解释和理解却难。崔老师以“0.3元和0.30元是否相等”展开今天一系列的研究,基于学生资源,借助几何直观,总结出“0.3的计数单位是0.1,0.30的计数单位是0.01,0.1缩小10倍是0.01,300个缩小10倍是30个,所以0.3=0.30”,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也充分凸显位值制的含义。随后在找与0.3和0.30等值的小数时,崔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在0.3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不变,从而找到很多与0.3等值的小数,同时崔老师还将小数和整数进行对比联系,明确这一概念的适用范围。整节课充分围绕计数单位展开,带领学生感受到小数性质背后的道理,充分揭示了核心概念背后的本质含义。

最后,由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对此次教学研讨做专业指导,她充分肯定了紧扣核心概念的课题具有研究的价值。好的教学设计应凸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不断进阶的学习活动中养成好的思维习惯,能用最基本的知识去理解新知。她建议,在今后的课例研究中,应在不同课时中创设相关联的学习活动,这样能帮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学习活动中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本质,逐步升入理解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只是教学实践者,更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自身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