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儿童画新媒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文章内容
绩效性材料【发表论文】2022.10程珺倩.doc
发布时间:2022-10-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程珺倩

生活即教育

——谈生活材料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常州市怡康小学 程珺倩

摘要:新时期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清晰表明:“教师应重点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从知识技能等角度美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让学生能真正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融入生活教育的思想,借助生活材料开展生活化的美术绘画教学,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拥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逐渐感悟生活学习美术知识基于此,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积极引入各式各样的生活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关键词:生活材料;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生活化

 

前言:艺术的创作灵感是生活细节所提供的,但艺术的创作却又高于生活小学时期的美术是学生刚接触美术这一艺术领域的关键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的美术教师应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坚固,切身教会学生各式各样的绘画技巧,让学生对美术的未知领域产生探究热情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征程中,各式各样的新颖授课方式逐渐涌现,而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借助生活材料引导学生绘画是一种具有较强可实施性的授课手段据此本文简单阐述生活化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开展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一)家长、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深刻

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生在经历小升初的考试时,并不会考美术知识也有很多教师认为美术教学并不重要,学生也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而这些思想下所产生的严重结果就是部分教师并不会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进行授课开展有计划步骤,系统性的教学,很多教师都会在教学期间将课堂教学主题画在黑板上,让学生盲目的根据黑板内容进行模仿作画甚至还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迎接升学考试大量的占用美术课程

(二)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固定化

当前很多小学的美术教师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也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所以对美术的认知并不深刻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美术成绩评价比较固定化[1]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绘画技巧绘画一颗鸡蛋,有的学生画出了五颜六色的鸡蛋,并非常兴奋地展示给教师,结果教师认为学生并没有遵循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认为这样的成绩是不合格的,而且还批评学生忽略了真实性,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五颜六色的鸡蛋而受到如此打击的学生会主动压制想象力,会规规矩矩的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绘画其实美术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死板的教学,而是一门大胆创作的艺术教师固定化的评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制约了学生创新想象能力发展促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内容雷同,绘画材料单一

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中,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师专业水平受限,很多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将美术课程变成了模仿课程,促使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我模仿得好,就证明我画得好。其实小学的美术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其中包含了鉴赏手工绘画等多个方面[2]而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也能让小学生逐渐在艺术作品的熏陶下了解到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但实际教学期间,大多数教师都放弃了丰富的授课内容,促使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无法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与艺术价值

二、简述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

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并有积极采用生活材料,主要指的是教师将美术教育引入到生活环境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技巧激活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参与绘画学习的欲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转化成自身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能真正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在学习中优化生活,这是生活化美术教育的重要内涵

而且在当前的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期间,很多学生并不喜欢绘画学习,也不具备良好的美术感知能力,在针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时无法进行想象,认为美术绘画课程就是随意地勾勒几笔线条,这样的美术与生活相脱离所以教师应立足生活教育的理念,开展生活化的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积极应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能从艺术的视角观察现实生活真正掌握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三、小学美术生活材料绘画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利用绘画技巧创作的艺术作品,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现阶段的成长特点所以绘画不仅仅是让学生将其作为一种爱好和兴趣[3]一个人小学时期的心理状态与一个人一生的心理状态相比更加脆弱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只有真正重视孩子的心理,并了解孩子内心中的问题,采用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小学时期的美术绘画教学能逐渐帮助学生拥有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心理,也能反映出学生内心最真实的状态,促使是学生真正体会到家长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与呵护,逐渐在艺术的熏陶下成长为自信自尊自爱强的优秀青少年除此之外,绘画还能让学生发泄内心中的情绪通过涂抹绘画张贴等不同方式,舒缓内心中的一些不愉快情绪

四、生活材料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择生活化绘画材料

1.利用大自然资源

大自然非常美妙,而且充满着新奇与趣味[4]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入自然领域,观察自然事物观察树的形态,每一片叶子,感受叶子的色彩结构,欣赏花草树木的千奇百态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加细致的感受通过这样的观察,能为学生的绘画创作提供优质素材,使学生创作的作品更鲜活更具有生命力

2.利用本土资源

学生每天上学的路上以及在学校中所见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学生绘画素材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接触现实生活环境,接触周围的人事、物等,积累丰富充沛的生活经验当学生具备这些良好的生活经验后,可以借助绘画的方式体现出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清洁工人清扫街道卫生的过程商店中营业员接待顾客的场景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农民辛勤劳作小朋友做游戏等。此外,还应该联合家长共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为学生的艺术作品创造提供多样化素材

(二)选择生活化绘画形式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导师[5]所以要想保证小学美术绘画教学顺利开展,则应该重点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借助自己的感官和肢体去听探索,并在具体绘画期间发挥想象,将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了解到的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手中五颜六色的画笔展现出来

1.提供绘画创作空间

比如学习我是汽车设计师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的门口观察过路往来的车辆,并让学生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绘画姿势,自由进行主题绘画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讲比较新奇,很多学生都非常兴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感官观察马路上的车辆,会聆听马路上的声音,也会主动展开联想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已经成为了创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绘画材料——泥土,并为学生提供鲜艳的颜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设计、绘画自己喜欢的车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也可以是充满夸张、抽象色彩的。在绘画结束后,教师能发现学生绘画的作品整体结构比较大胆,而且每一个线条中都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新意

2.构建生活化情境

具有生活气息的绘画教学能逐渐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世界在秋天来临时教师可以设计美丽秋装的绘画活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服装变得更漂亮呢?这一问题能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很多学生会利用身边的纸张,花园中的树叶教室中的粉笔等刷上颜料,在衣服上印印,还会用彩色的笔绘画喜欢的图案。只用了一会,衣服上就呈现了不同颜色的物体形态,随后将衣服晒干,学生亲自穿上自己动手绘制的秋装,在操场中尽情地玩耍感受活动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绘画制作手绘鞋手绘围巾等,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作品穿上戴上,促使学生感受到绘画的成就感

(三)搜集生活化绘画材料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以及废弃材料制作一些玩具,进行手工绘画,或者创办其他类型的活动生活材料在绘画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带来新奇的学习体验,而且生活材料主要源于学生的生活能唤起学生绘画欲望。

1.重视废弃材料的应用

在开展生活化的绘画教学期间,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工具,并用重点为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废弃物品陈旧的报纸一次性纸杯、废弃的瓶子食品包装袋等现实生活中绘画材料用之不尽,用废弃的报纸能印出不颜六色的花朵用玩具车蘸颜料能拓印出各种形态的汽车平面图通过隐藏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绘画,能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也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重视自然材料的应用

大自然中的材料非常丰富,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不同树木的树叶、不同形态的贝壳等,这些都是良好的绘画材料。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丰富的素材展开想象绘画。如,在不同形态的鹅卵石上绘制面具;在不同树木的树叶上绘制连环画等,还可以将不同的贝壳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用玉鱼线串起来制作成风铃。

(四)设计生活化绘画方法

认识论表明:“人类的认知过程与能力发展都是一种构建结果,只有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活动,主动观察、探究,才能获取真正的知识。”所以,教师的职责就是将各式各样的绘画方法传授给学生,强化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1.融入生活材料的方法

在借助生活材料开展美术绘画教学期间,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材料,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用增添的方式创作出新的物体形态。如,为学生提供水泥、丝、布、钢、铁、铜、木屑等生活人工材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充满无限想象的头脑、灵活的思维,绘画出自己喜欢、熟悉的内容。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添画,让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平台和机会。有的学生会利用布、丝等绘画出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还有的学生会利用水泥绘画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还有的学生会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与这些材料结合,这个过程能充分体现除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在生活中探索选择材料规律的方法

不论哪些事物发展,都是具有一定可循规律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深入挖掘其中的规律,并进行绘画,才能获取良好效果。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绘画动物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自然材料,如红土、白稀土、矿物质等;在指导学生绘画植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松烟,指导学生将其调成墨,将其作为绘画植物的材料。而在具体的绘画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绘画方向,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问题,借助问题指引学生。如“猴子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梧桐树具有什么特点?”、“花朵的颜色有几种?”等。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会将答案绘画在作品中,有的学生详细绘画了梧桐树的树干、树叶,还有的学生绘画了猴子的日常生活状态。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了生活,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五)重视课后练习、学习评价

学生在进行美术绘画期间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绘画结束后并不知道自己绘画的作品究竟是好还是坏,也不知道优点究竟在什么地方,缺点又体现在哪里,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完善和改正,让自身的绘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布置合理的绘画作业并针对作业进行合理性的评价,通过教师的评价反馈给学生最真实的信息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绘画作品中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评价时要保证评价的有效,对学生所创作的作品进行专业性以及细致性的评价,在面对学生的缺陷时,不要盲目的急于批评学生,而是要通过细心、耐心地指导,如采用可以尝试这样画再加上这一笔就更好了等语言,这些语言对于学生来讲都是相对有效的建议,能让学生更主动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并了解到自身的绘画缺陷促使学生在优化绘画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结论: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掌握各式各样的绘画技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挖掘美术元素,教师应借助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美术资源,探索有助美术绘画教学开展的措施,将这些措施与生活细节融合,关注学生的体验实践,让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处处蕴含着生活气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关联,主动在生活中探究美术知识,并以美术艺术的视角观察生活细节,延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贾舒雅. 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模式的运用[J]. 儿童与健康,2021,(04):32-33.

[2]雒长江. 利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09):61.

[3]徐萌. 城乡接合部小学美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 小学时代,2020,(12):26-27.

[4]姚耀武.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探究[J]. 新智慧,2019,(34):28.

[5]袁音奇. 材料有型  创意无限——巧用生活材料,优化大班美术绘画活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119.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