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博爱课题>>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研究>>文章内容
规范性材料——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22-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学海

附件2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备案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张昊男               

所在单位         常州市博爱小学                

申报日期          2022年1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O二一年三月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或复印,一式两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紫荆西路6

邮编:213000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1)

张昊男

 

出生

年月

1991年6


行政职务

后勤保障部副主任

专业技

术职称

一级教师

研究专长

课堂教学与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博爱小学

手机(必填)

18015076881


E-mail(必填)

529624050@{域名已经过期}


 

(2)

高卿

 

出生

年月

199212


行政职务


专业技

术职称

二级教师

研究专长

课堂教学与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博爱小学

手机(必填)

18661144981


E-mail(必填)

527000369@{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巢静霞

常州市博爱小学

中小学一级

管理研究

副组长,负责理论研究

  

常州市博爱小学

中小学二级

理论研究

负责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

王嘉橙

常州市博爱小学

中小学二级

体育实践

负责收集文献资料

杨学海

常州市博爱小学

中小学二级

体育实践

负责田径类长作业设计

陈书林

常州市博爱小学

中小学二级

体育实践

负责篮球类长作业设计

 

常州市博爱小学

中小学二级

体育实践

负责足球类长作业设计

刘金萍

常州市博爱小学


体育实践

负责排球类长作业设计

陆文宇

常州市博爱小学


体育实践

负责羽毛球类长作业设计

母浩南

常州市博爱小学


体育实践

其他体育项目长作业设计
















课题主持人“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课题名称

立项部门

立项时间

任务分工

完成情况


《艺术体操校本化实施提高小学生柔韧素质的研究》

常州市教育教学研究规划立项小组

2014.12

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结题


基于校本指导纲要的小学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2015.12

体操与韵律项目研究

结题




















(限填10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或出版时间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问题的探究

教育

2016.3


浅谈小年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科技创新导报

2014.11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双减: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是从两个方面减轻学生负担,减负的内容是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负主体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此外,“双减”是减中有增、增中有提,增的是课后服务和优质资源,提的是教育质量和保障能力。

延时服务:为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解决课后家长接送难题及家庭合理分配教育支出问题,减轻家庭的养育负担,同时规范课后服务行为,教育部于2017年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省市积极响应,加速推进政策落实。延时服务是国家针对今年的双减政策实施的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决策,希望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也能解决家长接送孩子难的问题。

校内课后服务:康丽颖在《促进儿童成长:课后服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探讨》一文中对课后服务作了定义,她认为:“课后的‘课’主要指学科课程,‘课后服务’主要是指学校学科课程结束之后,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部门提供的,不同于学校课堂教学,旨在保护和促进儿童成长的教育服务活动。”这一“课后服务”概念的范围较为宽泛,包括了校内和校外两方面。而游莎、周先进则认为:“课后服务是依据家长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为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放学后校内教育。”

这一概念是从教育部的文件中得出,主要指校内课后服务。本研究更加倾向于后一种定义,但为了避免产生认知上的歧义,本文将课后服务的说法清晰化,直接定位为校内课后服务,将课后服务的范围限定在学校之中,在政策的指引下,学校利用自身的场地、师资等优势,在学生放学后为学生提供的一系列培养其兴趣、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活动。相对于课后托管来说,校内课后服务相对来说所提供的内容要求更高。

校内课外活动:校内课外活动是是在学校里完成的课外活动。是在教师或者其他教育者的引领之下,根据具体的需要而制定的。它的本质是要用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相对于其他地点组织的校外活动,校内课外活动是占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而进行的,是由学校主要领导,教师参与指导,是课外活动的一种情况。

除此之外,课外活动也是在一定的情况约束之下展开的有待完成的任务,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从中获得锻炼。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一种受教育方式。课外活动也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它具有特定的目标、主题内容、组织形式和情境的要求,更要配合课外活动的评价反馈,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要完成的任务。

课外活动的实施就是课外活动目标制定、课外活动内容选择、课外活动形式选定、课外活动评价情况四个方面情况的实施。在小学阶段,课外活动是动态的过程,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加重要,参与的的人数可以是几个人,也可以涉及更多的人。活动的时间可能很长,也可能会很短。

校内体育课外活动:延时服务,把放学时间普遍延长1.5到2个小时左右。课后延时服务解决了家长下班晚而孩子放学早的矛盾问题,也是对国家对于中小学教学双减政策的积极响应。校内体育课外活动,即是在延时服务期间,体育老师进行上课,组织各种体育活动,锻炼小学生的身体,丰富放学后的生活,有益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研究现状

1)对课后服务政策制度的研究

目前,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课后服务内涵、特点的研究,以及对国家层面、省市课后服务政策的文本研究,多属于宏观制度层面的研究。大部分研究仅停留在课后服务的简单描述,对其产生的原因,运行机制及政策制度缺乏深入的研究,具体如下。

对课后服务内涵的研究。由于“三点半”难题是中国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相关政策出台时间不长,因此对校内课后服务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马莹、曾庆伟认为“学校课后服务是对学生课后时空的有效利用和引导,它是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维护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

对课后服务政策文本的研究。学者顾艳丽、罗生全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系列政策文本的分析,对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的价值进行了归纳“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以满足家长的合理诉求、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为事实价值、秉持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安全快乐成长的发展价值;坚持缩小课后成长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应然价值。

2)对课后服务的现状研究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对课后延时服务进行了探索,各地也有一些经验性的总结和成果,但总体情况来看与社会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延时服务教育对策仍待优化,具体如下。

①基于教育管理实践的视角。小学生课后服务在有的城市虽然实现了多种资源的整合利用,但是要充分发挥课后服务的优势和价值,还需要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实践路径。

②基于教育管理理论探讨的角度。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处于探索初期阶段,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并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2、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权主义的盛行,女性在社会中扮演起来更加重要的角色。小学生放学早,家长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问题在欧美等国家也比较突出。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相匹配,目前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就业父母的子女享受托儿服务和设施的权利。一些发达国家对课后服务的认识、课程内容、经费来源、监督评价等方面都有一些共性的特征。当前,我国的校内课后服务还属于探索阶段,合理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校内课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郭毅萍梳理美国课后托管发现“美国的课后托管教育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社区为载体,家长配合实施,三方责任分工明确的社会福利事业。”李震英在梳理英国课后服务发现“英国的儿童托管服务差异很大,提升服务质量和吸引合格师资将成为英格兰儿童托管服务的重中之重。”李智在梳理日本儿童课后照顾服务制度时提到“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确立了儿童课后照顾服务制度。”周红霞在对发达国家小学课后托管政策比较时提到“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对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的关注较早,已将其列为国家层面教育公平与机会保障的重要政策,几乎都将提供课后托管视为政府应当承担的公共责任,政府在课后托管的保障上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

3、国外课外体育活动研究

通过查阅包括知网、全文数据库等在内的文献数据库发现国外并没有课外体育活动能直接相对应的概念和相关研究。不过,研究发现国外学校的体育工作设置也有类似的提议与实施方案,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健康发展。

日本在学校体育改革的进程中,运动形式主要以体育课、课前活动或课间活动在内的校内体育活动以及体育俱乐部、运动队、假期间的体育活动等课外形式展开,规定学生每天最低发热运动时间不超过100分钟。同时,美国要求学前儿童和中小学生每天必须进行不低于一个小时的运动,并借助课外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达到完善学生运动技能的目标,也正是对课外活动的看重,使美国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能比其他国家更为突出。英国文化传媒体育部在2015年颁布了一项关于体育活动的新战略,名为“体育的未来”。刘宏亮等人指出英国新战略的重点在于加大对青少年体育的关注程度,为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构建集合于家校社、校外俱乐部四位一体的体育活动空间体系。

加拿大开展至今的“高质量的日常体育运动计划”对加拿大的学校体育计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广大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产生了积极效果,促进了加拿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运动的发展。

小结: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有关课后延时服务的研究和实践也纷纷开展,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很多东西还有待商榷,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当前在课后服务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年,校内课后服务面临的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性质和定位也不明确,各个主体的权责未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本课题研究能够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设计和指导的思路,为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帮助老师在实践中转变校内体育活动内容的设计思路,提升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活动的设计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2.探索小学阶段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具体设计方法与实施,切实解决学校延时服务体育活动的内容单一、实施不便等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后服务时的体育活动表现,提供给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延时服务校内体育活动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师课堂内容的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文献研究

通过在中国知网搜索“延时服务”“体育活动”“整体设计”等关键词,并没有搜索到相关性太强的文献。其原因在于“双减”政策推出不久,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未完全展开。因此,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设计需要根据学校情况进行,而发展有特色的、有创新的学校体育活动是时代的要求,势不可挡,值得学校领导和教师不停地学习和研究,从整体的设计到实践过程中更新、挖掘更多的功能和价值,使体育活动突破局限,打破常规,得到有效、广泛、新颖的开展。

2.现状研究

相关研究资料的整理后发现,学校体育活动的现有研究主要在开展形式、服务对象、活动内容、服务时间、线上服务上进行创新设计,在体育锻炼方面,主要是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开展普及性和特色体育运动。在服务管理的研究上,主要是力图实现全面优化服务管理,坚持需求导向,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是课后服务更加安全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

 3.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架构

由于学校体育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所以在明确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遵守并根据相关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对活动的流程、内容、时间、场地器材更新周期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为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奠定基础。

1)体育活动的流程设置

成熟的学校体育活动是基于合理周密的活动流程之上的。一般的体育活动流程是在时间的推移下引导出活动的各环节、具体项目、主要形式等行动,由于流程是将体育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整体概括,所以需要学校反复进行调整、修改至最后的敲定。

2)体育活动的内容设计因素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日常实践过程中能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也能在内容设计和细节把控方面有更全面的见解。活动的内容开展是重中之重,学校及教师需要从安全、兴趣、学校条件、季节变化等因素全权考虑,进行多方位、多元的设计安排。

3)体育活动的时间预设

时间的有效掌控是对延时服务下体育活动进行设计的必要要素之一。一般室外的时间通常分为入场时间、活动时间、走位时间或退场时间,这就需要设计者把握好每一小节的具体时间,充分考虑体育活动时间的分配问题。

4.体育活动内容的设计

“分项循环式”活动设计。“分项”是将场地划分成几个运动板块,同一时间每个版块进行各自的运动项目。“循环”则是学校对各年级或各班级划分几大组,各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运动项目,按照一定的周期各组进行一次项目循环,更换一个运动模块进行练习。

“分项循环式”的体育活动注重学生练习的过程,加强学生对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及体育兴趣的培养,为此学校开设的运动项目可以选择大众比较熟知,参照体育教材大纲规定或国家推广的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等,进行专项运动技术练习或根据教材教学的基础对运动项目加以改编和整合,将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程的分支。学校也可以摒弃原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根据地域的特点或学校自身特点积极开发新兴运动项目,如冰雪项目、攀岩、轮滑等,即能彰显学校的特色又具有创新性。

分散项目式活动:在分散形式挑选体育游戏类、民间体育类项目、田径竞赛类三种类型的活动项目。体育游戏类学校规定安排多人竞足、蚂蚁运物、夹球跑、结对而行、踏石过河、踩气球等与学校开展的趣味运动会竞赛项目一致的项目,学生也可以自主进行其他体育游戏;民间体育项目包括集体跳长绳、拔河、滚轮胎;田径竞赛类包括趣味折返跑、障碍跑。

5.实施过程

音乐响起,各班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单项项目到达项目规定的区域集合。

认真听取体育教师强调的活动内容及练习的相关要求,有秩序的领取或等待发放器材。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结合要求进行运动技能的练习。伴随音乐拉伸身体,放松心情,有序退场

6.评价研究。

1)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是以主要参与监督指导工作的体育教师、班主任,对班级和学生个体在参与活动时的行为、态度、练习情况或练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挖掘学生在活动中所呈现的优缺点,将所评价的分数纳入学生的学期体育活动过程性考核总评定中、班级或年级的总评。

2)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是指学生作为参与活动的主体,需要对自身参与体育活动时的练习态度或练习效果进行自我评定。内部评价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对自身参与状态与练习状态更清晰地了解,从自醒到自主,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对自我行为进行评价和自我诊断,所以内部评价只针对学生自身内部的情感评价,不加入综合考核和各项奖惩制度中

 

 

 

 

 

 

 

 

 

 

 

 

 

 

 

 

 

 

 

 

 

 

(五)研究方法

 依据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特征及本课题研究人员均为一线教师的现状,我们将本研究定位为行动研究。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研究法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检索工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期刊、会议报告、学位论文通读之后提取研究主题,对体育活动的实践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且利用百度、搜狗等网络搜索软件了解与之有关文件、学术会议与相关报道,为延伸服务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活动设计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常用于教育学和社会调查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设置相关问题得到需要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科学的分析为研究内容提供佐证,因其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且可以在短时间获得研究者希望得到的数据,常用于教育学、社会学、体育学、心理学等领域。本研究对本校各年级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分别发放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并制定了科学严谨的发放和回收方案,力求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

访谈法

采取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和微信交流的方式与相关领导、主任、体育教师等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对访谈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实地考察法

为了解目前学校体育活动现状,对活动的形式、活动内容、组织和实际操作等问题进行实地的调查,对具体的实施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与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初衷进行对比,发现优点与不足之处,为本课题设计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六)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QQ截图20210618135241.png

 

 

 

 

 

 

 

 

 

 

 

 

 

 

研究过程:

QQ截图20210614125306.png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主要观点

观点一:分项循环式在组织形式和内容的选择方面比较新颖,更加符合学生对内容和形式的要求。

观点二:“自练式活动”“自主式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自主体验—交流学习—共享经验的过程中锻炼自身,发现问题,交流和解决问题,获得运动体验和活动乐趣。

2.创新之处

首先在研究内容上,本课题立足最新的“双减”政策,以延伸服务为背景,对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进行了研究,有效的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其次,在研究视角上,本课题基于学生视角,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想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内外因素后,对学校体育活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使课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研究

调查报告

2021/7

巢静霞

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研究

论文集

2023/6

  

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研究

论文集

2023/9

陈书林

最终成果(限3项)

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研究

论文集

2022/12

杨学海

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研究研究课例、视频

资源包

2022/12

陆文宇

延时服务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24/6

刘金萍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研究的学术保障

1)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实践基础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具有参与研究的热情。负责人张昊男被评为常州市骨干教师和天宁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曾在天宁区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发表省级刊物2篇,论文获奖7篇,参与过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在全国和省市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副组长高卿老师撰写的论文《体育学科布置家庭作业的前景分析与讨论》在常州市35届学校体育论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核心成员均为一线教师,最了解教育教学的现状,在各类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功评比中获奖。核心成员的年龄结构偏年轻,这一特点决定了们的视野宽、理解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信息技术掌握度高、学习力强等优势。

2)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队伍基础

    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有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能完成课题研究的相关任务张昊男老师擅长体育理论研究高卿老师擅长运动技能研究陈敏老师擅长运动生理研究巢静霞老师擅长田径研究母浩南老师擅长运动损伤研究王嘉橙老师擅长论文撰写研究潘俊老师擅长调查研究课题组老师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各取所长一定能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2.课题研究的措施保障

1)专家培训引领夯实理论基础

通过邀请专家报告教师大会骨干队伍学习班教研组活动教师自学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学习课程开发理论拓宽眼界提高思想形成共识调动全体教师会绘画新媒材开发和运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定期组织活动加强科研管理

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和激励的制度定期组织课堂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3)领导重视发展有效开展科研

学校各级各类部门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合作意识较强。学校常州市体育骨干教师张昊男亲自参与课题,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直接、有效的筹划、组织、管理和协调并加以工作考核,无论从研究资料的添购、研究设备的购置、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以确保研究的顺利开展。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四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