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5月21日上午,常州市博爱小学四-六年级数学教师齐聚五楼录播室开展“聚焦核心素养,探寻策略教学”为主题的数学课例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谢梦莹和陈逞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四下《用数对确定位置》和五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谢梦莹老师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中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在矛盾冲突中逐渐统一;然后以教室座位为素材从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其他同学的位置,到发现同一列、同一行的位置特点,再到给出含有未知数的数对,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有效巩固了所学知识,启迪学生主动探究与发现问题。
陈逞老师本节课主要以直观的方式为主,学生通过研究比较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两个问题,认识转化的策略,丰富策略的体验过程。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在勾连中深化思考。通过规则图形与不规则图形的比较、突出转化的需求;通过面积与周长的对比、既突出方法的一致性,又加深对变中找不变的体会;通过与以往知识里的转化的勾连,感受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体验转化策略的特点。最后结合练习,感受“化繁为简”,感悟策略的价值,形成积极的策略体验。
展示课结束后,两位老师都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讲述磨课历程,提出教学困惑。同时,参与听课的老师们畅所欲言。分享了执教老师在课堂中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张婉情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板块都很清晰,注重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需求,课堂氛围很好;陈阳老师提出关于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本身学生就是没有经验的,后续可以再通过一些活动来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巩固知识。沈亚老师认可谢老师设计了丰富的活动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但是建议可以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
“集”之有道需躬行,“评”之有效要长思。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还很长,我们也必将全力以赴,继续深耕课堂,对标数学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