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点30分,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教育科科长丁勤芝、教育科黄成威、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体育研训员范德举以及责任督学朱丽萍一行赴我校开展“215”专项行动现场调研。柴曙瑛校长、高洁副校长和教导处相关行政热情迎接调研组的到来。
实地观摩,汇报交流
调研组首先观看了下午大课间活动。操场上,学生分组参与“音乐游戏”“智力游戏”“创意游戏”等六大类项目,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充分展现了学校“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巧思——通过“场地轮转”“项目轮转”及连廊空地开发,在有限空间内保障学生运动需求。
随后,高洁副校长向调研组汇报了学校推进“215行动”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是强化管理。通过年级会议、跨学科教研(如语文组与体育组协作)优化活动设计;利用家长群、升旗仪式广泛宣传,形成家校合力。
二是创新机制。实施“2+1+N”时间保障机制,确保每日运动时长;推出“学校购买+学生自带+师生共创”模式,丰富运动器材。
三是激发活力。计划开展“五彩缤纷大课间”美术展、体育器材设计比赛,并通过评选“运动小达人”“挑战吉尼斯”等活动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肯定特色,提出建议
在交流环节,体育教研组长杨学海和陈书林老师深度参与互动。许嫣娜副局长充分肯定了博爱小学“因地制宜、因校施策”的实践成果,尤其对跨学科协作和创意活动设计表示赞赏。同时,调研组就几个关键问题展开探讨:
关于运动量科学性。针对低年级“间歇性活动+直播大课间”的安排表示认可,但要求进一步监测学生每日运动量,避免超负荷。
关注教师的适应性。关注全体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工作负荷,建议加强非体育教师的运动损伤培训。
关注长效机制建设。强调需结合月赛规划、班主任反馈等持续优化行动方案,确保“215行动”可持续推进。
创新促实效,做好“动起来”的教育
学校以“小空间大作为”的实践,为“215专项行动”提供鲜活样本。柴曙瑛校长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场地、内容、形式”三创新,通过科学评估、师生共创、榜样引领,让体育锻炼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活力引擎”。螺蛳壳里做道场,学校将用行动证明,教育创新无界,成长空间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