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赋能教师专业成长,2月19日上午,博爱教育集团四个校区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开展新学期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师发展部叶娜副主任主持。活动通过规划引领、经验共享、成长赋能、总结期望四大环节,为新学期数学教学工作锚定方向、注入活力。
篇章一:统筹谋划明方向 教研共进启新程
教研组长薛玲琳老师立足2022版数学新课标要求,系统解读了以“落实规范、提升质量、夯实素养、打造品牌、培养人才”为核心目标的教研计划。
薛老师强调,本学期将以“教研实践”为抓手,通过“个体钻研+团队共研”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从“高质”到“高效”的课堂生态。工作重点包括强化学生作业正向评价与订正反馈机制、联合校内外资源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组建项目团队开发数学素养课程等,同时要求教师立足课标深研教材,在规范教学管理中促进学生思维进阶。
篇章二:深耕课堂寻突破 提质增效有实招
一、三、五年级教师代表结合年级特点,分享了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智慧。
一年级翁文倩老师针对课中提优增质提出了三点思考。首先以游戏化教学破除学生畏难情绪,通过算式接龙、数字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怕思考”为“乐思考”;其次是搭建思维可视化支架,借师生角色互换、图形符号多元表征外显思考过程,变“暗思考”为“显思考”;最后实施“慢教育”策略,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理解知识本质,在互动反馈中深化思维品质,变“快思考”为“慢思考”。
三年级周晓菁老师提出“双线提质策略”,从而提升课后教学质量。一方面,课后作业要适量并且采取分层模式,另一方面对于后进胜采用“三问法”精准定位薄弱点,破除学习障碍。同时运用“动态反馈”,引导学生错误归类。
五年级管丽辉老师以《式与方程》单元教学为例,分享“课前”提质经验。五年级备课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三层递进”教研模式实现教学优化。备课组长统筹规划,推动备课组共同进步;青年教师“以问促教”,促进教学瓶颈有效突破;资深教师“以智启新”,实现优质资源深度共享。教师们在思维碰撞中快速成长,优质教学资源得以高效整合。
篇章三:成长叙事见初心 逐光而行绽芳华
三位青年教师代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畅谈个人发展规划。
三年内新教师张琬情老师直面课堂管理与教学互动短板,提出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不断精进教学技能,加强班级管理,力求实现教学风格的蜕变。
拥有五年教龄的陈帆老师依托“期刊研读+教科研研究”学习,计划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在教科研方面也能更上一层楼。
深耕教育科研的沈亚老师则制定“教学——科研”融合发展规划:继续深入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断拓宽科研思路,形成具有实践价值的科研成果。
三位青年教师以教育叙事回溯育人初心,用科学规划勾勒成长蓝图,展现出新时代青年教师扎根讲台、逐光而行的奋进姿态。
篇章四:破茧蓄力寻突破 创新赋能谱新篇
活动最后,陈静副主任对新学期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做好课题研究、坚持阅读教育专著,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随后,张丽副校长以《破茧·砺剑·驭浪——在数智时代突围中淬炼教育者的使命担当》为主题作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上学期教研团队在各类比赛、活动以及项目化学习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立足教育发展新形势,提出了三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破茧精神促成长——鼓励教师通过“学习一项新技能,突破一个教学难题”等方式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革新思维开新局——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进取精神,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探索新路径;
智慧赋能强根基——既要善于运用智能技术优化教学,更要着力提升个性化指导、跨学科整合等核心教育能力。
在谈到教学评价改革时,张丽副校长以素养测评案例为切入点,强调“让试题回归真实课堂,以更开阔的视野培养思维活跃的学习者”。张校的引领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教学实际,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新思路,也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学期,博爱小学数学团队将以“深耕细作”的姿态,在提质增效的道路上笃行不怠,共同书写教育教学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