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集团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教育集团:金秋送爽季,语“研”正当时
——记博爱三校区语文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虹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png


7.pn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博爱小学三校区分别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教研活动。

少年宫校区

范洲洋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秋天》第二课时,范老师以生字复习为导入,以树叶相关的小游戏为方式,增加复习式导入的趣味性;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增强对生字的直观性认识;关注朗读,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加深对秋天的理解。整节课以“跟着自然收藏家小力去收藏四季”的大单元情境为基调展开,为学生建立单元整体性的概念。

茅欣哲老师代表一年级语文组,结合课题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交流。茅欣哲老师认为《秋天》作为小学学段遇到的第一篇课文,要讲解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也较大,但执教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段的特点,建立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并且课堂各个环节连接紧密,执教老师注重识字教学,对本课的四会生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还注重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研组长魏倩云老师结合本次教研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作出了规范化引导,指导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对课堂设计的亮点进行捕捉,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进行评价,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改进、诊断、激励功能。

怡康校区

徐颖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中,徐老师创设“走进红色纪念馆”情境,又借助词串,带领学生梳理课文。通过随文识字、感知动作、想象画面等方式展开教学,教学环节层层相扣,整节课自然流畅,脉络清晰,趣味性十足。

夏婷婷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读不完的大书》。这节课中,夏老师紧扣单元要素,“读”“写”结合,不仅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生动的语言,通过朗读、想象、体会等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而且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方式仿写课文片段,有效提升了学生写作能力。整节课课堂氛围积极,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后,两位老师也进行了教后反思。徐老师认为本节课巧妙地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学,一是借助词串,梳理脉络;二是巧抓关键词,学会复述,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夏老师认为自己的这节课让学生经历阅读输入到表达输出的学习运用过程,提升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随后,二三年级的青年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二年级的单烨老师认为徐老师的课堂利用情景驱动,紧扣课后习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的张亿老师认为夏老师的课堂以“朗读句子——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谈谈感受”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有趣美,是一堂有效的语文课。

最后,教研组长徐嘉莹老师也从图片和多媒体的应用、班级朗读、青年教师基本功的练习等方面为青年教师提出了宝贵的经验。

博爱校区

史志梅老师教学《伯牙鼓琴》,教学板块清晰,从四个板块入手层层推进,从而上出文化意蕴在作业布置上,史老师能抓住单元要素,从听琴音,到读古韵,让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堂上能抓住孩子们的生成性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将对内容的引领、对诵读的指导、对主题的升华潜移默化地隐藏在评价语中,既不会显得生硬,让课堂回归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博爱校区的沈杨周洵伊、秦燕文老师认为史老师的教学纵情吟诵做到了在读中悟,悟中读,并较好地解读了教材,关注了单元要素,做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沙可副校长认为本课遵循古文规律,有文化内涵,做到了目标为先,核心素养分项渗透,并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活动环节步步升华。

许婷婷副校长认为要遵循“三多三少”原则,让教学回归本质,重视朗读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在课堂上示范朗读,也进一步提升教师自我的学科素养。

最后,柴曙瑛校长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发挥博爱特质,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抬头看天,深耕教学,不断前行。

  随着本次语文教研活动的圆满落幕,每一位参与者都满载而归,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创新理念。作为博爱小语老师,我们会携手并进,在语文教学的征途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