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天地>>教研简讯>>文章内容
思行并进 聚势赋能——博爱小学观摩省道德与法治评优课暨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10-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史志梅

思行并进 聚势赋能——博爱小学观摩省道德与法治评优课暨教研活动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感知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为道法老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10月23日下午,博爱小学各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各校区集中开展江苏省道德与法治评优课网络直播课观摩活动。沙可副校长全程参与。

图片1.png

  直播课后,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课堂教学,沙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研讨。鼓励思政老师接触教研、参与教研、做好教研,实现学校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大家畅所欲言,谈体会,说收获。

图片2.png

  观课心得:

  今日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深受启发。活动形式活泼多样,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道德知识。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勇于表达观点,展现了新时代小学生的风貌。这让我更加坚信,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我自身的一次提升。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成为学生品德成长的引路人。

  ——二年级陈纹沁老师

  《我们受特殊保护》是一堂深刻而启迪的法治教育课。这堂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课程伊始,老师以一段生动的视频作为引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现实意义的法治世界。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法律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使这些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也能迅速抓住要点,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面、深入,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这些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小组讨论环节尤为突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深化。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通过学习,不仅理解了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的意义和法律依据,还掌握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并提升了自我保护能力。

  ——三年级张亿老师

  六上《我们受特殊保护》这一课,老师不仅以猜年龄游戏作为导入,巧妙引出未成年人概念的讲解,举例说明各国对成年人的定义有所不同;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三个活动。其中教师结合时事“时代少年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法律、宣讲法律、用法断案、当小法官,通过不同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如采访法官、医生、警察等,真正做到了与学生生活相链接,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年级陈雪涵老师

  今天听了许多优质的道法课,受益匪浅。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努力做到“有高度,有热度,有广度,有深度”。我们道法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时,要有真活动,要让学生们“真沉浸”。教师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设计,多思考“获取知识的路径”、“知识的作用”,多采用新颖的评价方式,让知识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五年级庄之雨老师

  《我们受特殊保护》这一课通过情境的创设、生动的案例、法律条文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儿童权利的重要性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一.导入设计巧妙。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认识未成年人年龄界定,开展“我是自我观察员”活动,了解未成年人的特点。二、案例分析具体。通过具体的案例,开展活动“我是学发小达人”,设置任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这些案例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互动环节丰富。课堂中设置了多次互动环节,如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增加了课堂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目标达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学生基本掌握了儿童权利的基本内容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并能在模拟情景中应用这些知识。

  ——六年级杨柳菁老师

图片3.png

  追逐名师,靠近名师,成为名师。本次线上观摩省评优课活动,既为博爱思政老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又为全体教师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希望全体教师能以此活动为契机,在活动中不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凝聚起育人的智慧,共同书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