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有序,金桂飘香,为了更好的聚焦新教材,赋能新课堂,10.16上午,一—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以及丽华三小的教师代表们齐聚博爱小学少年宫校区,进行了主题为“聚焦数概念,整体把握数的认识”的主题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由一年级袁媛老师执教《10的认识》。袁老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积极有效互动。她从学生熟悉的“丢手帕”情境引入,以小方块为媒介,完成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归具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建立起关于十的正确而清晰的表象。随后呈现生活中的具体物品,学生通过数一数、拨一拨、拿一拿,由浅入深、步步紧扣,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课堂展示结束后,与会老师进行了研讨。一年级于天娇老师依据课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认为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数学。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不管是拿糖果感受10个一和1个十,还是计数器的拨珠过程,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考。袁老师选择了他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一箱牛奶、一盒鸡蛋等,以及创设了一个小汽车前进的游戏,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充分考虑到了教学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仇蓓蓓老师指出课堂重视对知识的深入挖掘。在教学中,袁媛老师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还可以5个5个地数,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10里面有10个1,10里面有5个2,10里面有2个5,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数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学到了知识里面更为有思维含量的内容,教师在对知识的挖掘方面能够做到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三年级杜楠老师补充,袁老师这节课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和生活实际中逐步认识数的大小、数的顺序以及十作为计数单位的意义。帮助学生感受按群计数的思想,建立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凑十的计算模型。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设计合理,生动体现了“9添上1是10”的抽象过程,凸显出10的双重身份,更是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逐步由学会走向会学。
教师发展部陈静副主任以《读懂教材,把握本质》为主题和大家做了分享,她从新旧教材的对比入手,凸显了新教材在认数中更注重“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和“数与数之间关系”的理解。新教材的变化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只有读懂教材背后的意图,才能真正驾驭课堂。
最后张丽副校长做总结性发言,她肯定了一年级团队打磨课堂的精诚合作,肯定了本课堂的设计思路,但是对于数字10的处理,需要和学生交代这个“10的约定”为学生的长线学习埋下思维的种子。同时张校长也对我们年轻教师提出建议,面对新教材要多钻研、多阅读,多思考,才能找到教学实践的灵感。
此次教研,老师们面对新教材的变化,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数学组定将继续秉持教智融合、共促成长的理念,创造性的探索教学路径,持之以恒的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