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集团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教育集团:秋风作伴共思研,“语”时俱进启新篇
记常州市博爱小学语文大组教研
发布时间:2024-09-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姜涛虹

秋已至,一缕桂香。醉芬芳,月上中秋。

初秋之美在于收获与积累,教学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919日上午,在初秋微凉里,博爱小学语文教师分校区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柴校长、张蔚副校长、许婷婷副校长、沙可副校长在各自校区参加教研。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莅临少年宫校区指导。本次教研由各校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主持。


品文字之妙 探阅读之趣

  博爱校区的黄倩倩老师执教四上《精卫填海》。黄老师聚焦文本语言,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下,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了解故事的脉络,激发想象补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陈雪涵老师执教四上《盘古开天地》。陈老师激趣导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精妙语句,让学生以读促悟,感受神话神奇的特点。


  怡康校区李畅老师执教了《玲玲的画》。李老师贯彻了低年级课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孩子们在读中学,乐中学,课堂处处充满乐趣。田李娜老师执教了《秋天的雨》田老师将生字词学习和朗读有效结合,聚焦重点段落,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品味秋色缤纷。


  

  少年宫校区蒋琦老师执教《日月山川》。蒋老师借助跟着“小云、小帆”去汉字博物馆探秘这一情境开展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夯实识字基础。顾泓雯老师执教《口耳目手足》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了趣味情境,解决了生字的识记,让孩子进一步巩固象形字以画构字的特点。 


教与研携手 学与思并肩

课后,老师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研讨。

   博爱校区沈恺勍、蒋薇和史志梅老师认两位老师都采用了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扎实,为后面学生讲好故事打下了基础。

  怡康校区徐颖和刘静梦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将丰富的生字教学和充实的朗读训练巧妙结合练笔仿写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


  少年宫校区庄媛和史梦恬老师认为两位老师能基于真实情境来进行任务群教学,开发许多趣味性强的识字游戏,不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趣”和“乐”贯穿始终,营造出灵动的课堂。


高位领方向 助力促提升

  王勤老师对一年级语文老师们进行高位引领。王老师认为幼小衔接时期是一年级所有语文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老师要根据课文的类型适时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


  许婷婷副校长对于一年级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嘱托,希望年轻教师们向经验教师学,深耕打磨课堂,关注课堂常规,做好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沙可副校长认为首先两篇文章的教学都紧扣语文要素,在教学过程当中始终遵循孩子的学习认知,两节课中都看到了孩子的想象表达、质疑表达、完整表达和创意表达。


  张蔚副校长认为语文课堂要做到三个“求”:求活,求异,求大。“求活”是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灵活“求异”是指教师要允许孩子回答的多元化,课堂上能做到求同存异“求大”是希望教师引导孩子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大课堂中。


最后,柴曙瑛校长对博爱本色课堂提出了四个要求:一、要有儿童立场的意识。让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二、要有质量意识。课堂需行之有效,扎实有趣。三、要有品牌意识。本色即真实,博爱本色课堂就是真实的,凸显孩子灵动个性的,能够引领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秘妙的课堂。四、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即爱折腾,让孩子在课堂以及活动中有惊喜,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灵动。

励志研思勤深耕,笃行致远再出发。全体语文教师将且思且行且悟,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拓宽教学视野,辛勤耕耘,用心栽培,一起努力推动博爱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开繁花、结硕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