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集团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运算研讨聚智慧 携手共进促发展
——记博爱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03-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姜涛虹

图1.jpg


图2.jpg


图3.jpg


图4.jpg


图5.jpg


图6.jpg


图7.jpg


图8.jpg


图9.PNG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春雨唤醒了沉睡的校园。新学期已经拉开了序幕,为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理念,继续推进本色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月6日上午博爱小学一至三年级教师相聚少年宫校区开展了以“聚焦核心素养,探索运算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立足课堂  深耕笃行

宋颖倩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宋老师在执教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由扶到放,首先师生合作一起探究两位数乘11的积的规律,总结出规律探究的一般步骤:观察发现、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然后学生迁移经验,小组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头同尾合十)的积的规律。学生在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给学生埋下一颗探究规律的种子。

陈丽媛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陈老师顺应学生在二年级“乘加”的学习经历从学生最熟悉的购物情境入手,让学生结合数量关系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讲道理的过程中有意义地理解了“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并让学生学会了用递等式来计算此类综合算式,陈老师还通过错误资源的不断对比,强化了学生对递等式的掌握。

思维碰撞  研思本质

接着,三个备课组针对运算教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备课组代表各抒己见。

一年级王舒嘉老师提出,陈丽媛老师的这节课利用数量关系来解释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但情境略显单薄,可以在给出算式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来编符合条件的故事,从而让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更加突出。

二年级潘铭秀老师认为宋老师的课堂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在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的基础上,还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追求愉悦而具有思维挑战的数学课堂,尊重学生的生命需求,引领学生思维成长,提升数学素养。

葛丽莉老师对两节课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混合运算》这堂课,老师在教学递等式的时候,对“递等式”这一名称的解读还不够到位,明确递等式即传递相等算式,学生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而《有趣的乘法》她表示如果结合铺地锦,规律的本质将揭示的更加清晰,才会更有数学味。

三年级顾彩云老师认为在探究“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时,宋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让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发现。并且让学生再次经历了观察、发现、验证、运用的过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团结协作,在思维的碰撞中出新的火花,进一步积累探索规律的学习经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高位引领   提升品质

王丽娟校长和教师发展部叶娜副主任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及三年级老师的积极参与,并对两位执教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首先是陈老师的这堂课,辅助理解运算顺序的情境确实略显单薄,另外在递等式不同错误资源的呈现的顺序上也提出了修改意见,另外还给大家普及了“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不仅是一种人为规定,它还顺应了数学发展的需要(求简)并且还满足了多位数乘除法的需要。其次对于宋老师的课堂指出:对于规律的本质探究如果能结合竖式、铺地锦等来辅助研究,将是一大亮点。同时指出小学阶段的各类计算如果都能结合点子图、方格纸、铺地锦等来探究,借助几何直观,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明确规律背后的理。

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思维火花的碰撞,乘势而上开新局,砥砺奋进谱新篇。博爱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将一起坚守教育初心,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行,努力做研修路上的好学勤学的教育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