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集团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感受自然之美,体验朗读趣味
——记博爱小学语文大组教研
发布时间:2023-11-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姜涛虹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小雪已至,寒意袭人,一至三年级语文教师齐聚县学街六楼录播室,热火朝天得进行语文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徐嘉莹老师主持。

聚焦课堂展风采

第一节课由朱婷老师执教一上第四单元课文《秋天》第一课时。《秋天》是拼音教学之后的第一篇课文,朱老师紧扣课后习题,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带领小朋友通读全文、锤字炼句,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对于“自然段”的教学,朱老师通过比较诗歌和课文的不同,让小朋友认识了“自然段”,新旧知识相结合,让学习有抓手。

第二节课由常盛老师执教一上第四单元课文《江南》第一课时。常老师创设了“旅游”这一情境,围绕“江南美景”这一主线索,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江南的美、莲花莲叶的美和小鱼的可爱。最后简单介绍“汉乐府”,配乐朗读激发小朋友对诗歌的兴趣。

互评互议共成长

“教学相长”,在议课环节,两位老师谈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朱老师认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朱老师设计了扎实的字词教学环节,为小朋友做好积累;常老师极力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各种教具、视频,设计许多教学活动让小朋友感受江南的秀丽,体会中华文化的底蕴。

青年老师们也对两堂课各抒己见。

一年级樊璋慧老师认为朱老师教态自然,很有亲和力,整个课堂氛围都很轻松。课堂教学中,朱老师板块清晰、课时分明,整节课不急不徐,在有序的节奏里,带领小朋友更好得进行字词的积累与梳理。

二年级陈雨蕾老师评《江南》一课时,认为常老师的课堂有三味,一是勾连生活有韵味,二是贴近生活有趣味,三是重视字词,课堂有回味。常老师的课堂从常州的自然美景入手,贴近小朋友的生活,让学朋友在学习中更有乐趣。

丽三丁老师在评课中认为,两节课的阅读形式丰富多样,有听读、自读、同学互读等等,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孙老师还提到,两节课都采用了随文识字,并且贯穿课堂的始终,识字教学勾连文本与生活,识字教学更有趣。

智慧引领促提升

教研员黄妍对语文老师们进行了高位引领。《秋天》一课的教学扎实细致,通过录音提示的方式,让“自然段”的学习更到位。字词教学中,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为小朋友的阅读与写作打下基础。《江南》的教学,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了小朋友的审美和文化底蕴。黄教研员提出字词句篇的教学要融为一体,为我们日常的教学提供了方向。

最后,张蔚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青年教师提出建议。张校长希望青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基础和积累,关注字词的积累与运用,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培养小朋友的文化素养,建立小朋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经过今天的教研活动,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传授方式都有了进一步的感悟,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们将继续怀揣一颗初心,不断思索,砥砺前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