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集团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以学促教共成长,砥志研思再前行
——记博爱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11-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姜涛虹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活动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形式,也是学校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理念,落实教学行为,构建高效课堂,2023年11月22日上午,常州市博爱小学一至三年级数学教师齐聚县学街六楼阶梯教室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立足课堂 展风采

精彩的课堂背后,离不开一次次的打磨与探讨,认真付出才会有进步。两位年轻老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给我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的课堂。

首先是由俞忻燏老师执教《认识线段》,俞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课间活动引入,引导孩子初步感受生活中“弯”与“直”,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拉毛线,让孩子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由“弯”到“直”的变化过程,再从毛线抽象到数学上的线段,让孩子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俞老师紧扣线段的特点,让孩子在一步步的应用中不断体悟线段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俞老师立足于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不仅关注孩子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培养孩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郑启凯老师执教《9的乘法口诀》,郑老师着眼于如何进一步优化寻找得数的方法和记忆口诀的方法,根据9这个数字的特殊性,提出:和10来比较、用减法来寻找得数编制口诀。在用减法编口诀时,为了让孩子便于理解为什么用减法算式表示得数,郑老师通过“框”和“杠”来对应表示算式,让孩子更直观地发现规律。通过加入“数九歌”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国外没有乘法口诀,而我国却早有乘法口诀的使用这样的情境,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与善于发现总结的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以研促教 共成长

评课环节,两位老师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试上时遇到的困惑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享。接着各备课组教师代表针对两节课进行了主题式点评。

仇蓓蓓老师提出:郑老师的课堂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合理,引导也很到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变知识点灌输为情景引导,通过森林音乐节邀请地鼠的活动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探索和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方法编制口诀,并让学生大胆的展示、交流自己的想法;变机械记忆为有意义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得数的规律、数字的特点以及数量的关系。

潘铭秀老师提出:俞老师的课堂思维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两次对比,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让学生形成生活上的线段和数学上的线段的概念。概念处处留痕,让学生形成几何直观。毛线的3种状态:拉直、两手、之间,勾连了线段直的、两个端点、有长有短这三个特点。从生活中的线段对比数学上的线段,形成了特点。在不同中找相同。设计点睛之笔,让这节课灿若繁花。最后一个环节,给我一个支点撬起整个图形王国,经历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思维的逻辑性。

顾彩云老师提出: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此俞老师紧扣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跳绳、拔河入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带着这份热情,让孩子在线的“曲”与“直”的变化及位置、长短的变换中,悄无声息地感受线的“直”,并适时明确: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之后,再进一步观察线段的两个端点,通过细腻的PPT动画,形象而生动地表达,手捏住的两头就是线段的端点,握的位置不一样,线段的长短就不一样,以此丰富对线段的感知。

高位引领 向未来

最后,教师发展部叶娜老师对两节课做出了总结性点评。叶老师肯定了两位授课老师认真准备的态度以及明显的进步,对二年级备课组的团队力量点赞。她指出两位青年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关注到学生,做到了“眼中有学生”,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执教理念。通过有趣的环节构思、精美的课件设计、勾连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让课堂变得有趣且有意义,每一个教学环节之间都有所呼应,从“单箭头”的模式变为“双向奔赴”,形成知识学习的闭环。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扎实的教研活动,每一次课堂研讨都会让教师如沐春风。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