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提升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23年9月22日上午,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常州)建设交流研讨之天宁区展示活动暨天宁区小学数学叶娜教师发展工作室第九次活动在常州市博爱小学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是对常州市第二批信息工程重点项目“互联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和“从知识到素养——信息化环境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的实地调研。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水虎远主任,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主任,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王伟老师、沈琛老师,区域学科专家吴玮老师、王蕾老师、博爱小学魏健副校长以及常州市“十四五”综合改革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的核心成员和叶娜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聚焦课堂 技术赋能
常州市博爱小学陈静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运用“尚学平台”设计的“正方体涂色个数”这一控件,学生在平板上可以360°旋转正方体,点击不同的位置出现不同的涂色情况,给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路径,助力学生找到规律、精准表达关系。融合技术、创设丰富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成果可视性。将信息技术与探索规律深度融合,基于学科本质突破难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意识与推理意识,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达成。
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二小学陈瑶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Unit 6 At the snack bar》,陈老师借助平台的资源呈现和交互性优势,有效地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设计完套餐直接上传平台互相进行评分,交互式的及时评价与反馈,大大提高效率,操作方便简单。
高位引领 研以致远
课后,两位执教老师分享了两节课的设计思路、技术优势和教学思考。博爱陈静老师认为通过课堂与技术的有效结合,增强了课堂组织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体验的直观性,促进了学生思考的深度性。丽华二小陈瑶老师表示运用平台技术,让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更便捷、资源呈现更丰富、课堂交流更具针对性。
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吴玮老师肯定了《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一节课的设计理念。他指出将实物学具与模拟学具相结合,优势互补,助力学生深度探究。技术的介入,能支持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用数学的眼光感知规律、建立模型、发展空间观念。
常州市兰陵小学的王蕾老师认为本课旨在让学生学会点餐,首先需要注意学生的词汇量积累,能看懂餐品,本课靶向学科整体目标,基于学生中心,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堂上让学生生成的学习成果及时上传,及时点赞,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提醒了学生时间的分配,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技术的应用体现常态化,用在了适切处。
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主任充分肯定了两个项目前期的踏实研究,他指出从今天呈现的课堂就能看出两个项目长期研究的痕迹。他从关键词“优势”出发,引发老师们思考。徐主任希望老师们充分发挥了互动平台的技术优势,重视信息技术在常态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切性和灵活性,让教学目标更落地,让知识学习更高效,让课堂呈现更精彩。
本次活动展现了天宁教育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阶段研究成果,也为项目组带来了新的启示,指明了后续的努力方向。我们将继续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以教育品质提升为根本,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信息化教学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