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份教育的真情。从教研中出发,一路跋涉,寻找课堂的诗意和远方;在课堂中探索,一路芬芳,收获教研的精彩和成长。
为了践行新课标,树立新理念,赋能新课堂,2023年5月10日,常州市博爱小学数学组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展数学大组教研活动。
课堂新思路 评课促思考
周蕾老师执教《大数的整理与复习》,复习课的目标不仅是巩固知识,更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一步生成新的意义和价值。周老师紧密结合五一假期信息播报的内容,让学生体悟到大数只有放在生活中才是鲜活的,进而从数的组成、读法、写法、改写、近似数、比较大小等方面梳理知识脉络,加强学生对数的感知。本节课,周老师还尝试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从而了解数的运算的一致性。
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课后,与会教师各抒己见,“议”彩纷呈。
沈琛副校长指出:复习课需要将知识整体架构,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对大数知识的回顾开始学习。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和同伴互助作用,在学生充分整理的基础上针对知识点进行集中反馈,做到以学为本,以学促教,顺学而导。借助图式与文字联系的方式,在回顾中强化复习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思维网络,使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另外,复习不能仅仅局限于重复课本的内容,而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有所发现。
作业“心”设计 “双减”正当时
如果说“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在课堂,那关键环节就在于作业设计。博爱小学将作业设计与魔方的特征与基本玩法结合,各年级教研组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创新作业类型、转变评价方式等途径,发挥作业巩固知识、发展素养的功能,开启创意“魔方式”作业变革!
优秀作业设计交流
崔老师和薛老师结合优秀作业设计案例,从作业目标到作品呈现再到作业设计意图,向老师们详细阐述了作业设计的思路,让老师们在作业设计时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各年级围绕核心素养“如何设计‘魔方式’作业的?如何体现魔方式作业‘创意无限、自主个性、立体跨界’的特点?”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阐述。
一年级:立足单元,发展素养
一年级数学组围绕认识平面图形和认识人民币两个主题单元组织学生完成了魔方式作业。在认识平面图形单元作业中,数学组设计了让学生描、折、剪、拼、欣赏和创作等作业环节,将生活教材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间建立一座桥梁。在认识人民币单元中,依托模拟人民币为学具,组织多样化主题式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历史,走进超市做小小调查员,再到“爱在‘义’起”沉浸式购物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积累的知识与方法,加强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二年级:整体设计,长程规划
二年级数学组以《时分秒》单元整体设计魔方式作业,将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巩固与内化,结合“双减”要求,设计了“做时间的小主人”的作业。此外,数学组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对计算进行长程规划,结合课本知识点设计趣味蛇棋,还推出了“数学大富翁”的游戏棋,寓教于乐。
三年级:围绕核心,深度体验
三年级以《认识千米和吨》这个单元进行魔方式作业设计,围绕数学核心素养“量感”,设计了预习类、基础巩固类、拓展类、实践类和探究类作业。这些作业不仅涉及不同的生活领域,而且具有较强的知识性。预习类作业让学生记录生活中关于测量长度和描述物体质量的单位,实践类作业设计了一千米的体验活动,通过体验感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年级:联系生活 ,多样拓展
四年级认为核心素养在魔方式作业中的落实,不仅是对作业的设计,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年级组从量身高的情境抽象出三角形的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在课的最后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拓展习题。在与生活的勾连上体现魔方作业的自主个性、立体跨界。
五年级:邂逅艺术,感悟美学
结合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圆》单元91页和104页的动手做,五年级数学组设计了“数学与艺术相遇”的魔方式作业。以直线做曲线,用简洁的方式创造优美的形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之美。
六年级:经历过程,积累经验
六年级魔方作业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让学生在实际情景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最后,张丽主任对魔方式作业设计案例进行总结与点评,她指出,好的数学作业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整合,突出“做”作业的过程,既注重知识技能的巩固,还要注重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深耕沃土,必有繁花。我们的老师将继续在“魔方式”作业设计为抓手,聚焦师生的发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有温度的课后时光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