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防止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健康,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天宁区姚枫名班主任工作室齐聚解放路小学探讨五项管理之手机管理的方法。
主题队课 精彩纷呈
香梅小学的翁奕旦老师执教了一节班会课《拿得起 放得下》。翁老师从班级学生的生活出发,邀请家长到场,家校联动设计了这节班队课。整节课通过“爱你没商量、爱你有方法、爱你有制度’三个环节引发学生思考,手机虽然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益处,却也要用之有道,手机管理不可或缺。从班级开展的无电子产品日挑战赛进行反馈,翁老师带领孩子们共同探讨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起制定合理的制度,明确了努力方向,要求设计 “周末家庭日活动”,从而提升家庭交流质量,优化手机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电子产品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时间,有方法,有制度,拿得起,也放得下!
讲座分享 化管为育
解放路小学的黄春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讲座《屏幕时代的手机管理》,黄老师首先查阅资料,从科学的角度正视手机,了解手机的设计原理,明确手机对孩子的利与弊,接着理性分析,将电子屏幕内容分类为数字蔬菜和数字糖果,最后因势利导,思考出科学合理的方法规划屏幕时间。通过家校合作的力量,引导屏幕时代的孩子们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
互评共论 凝心聚智
王欣怡:今天听了翁老师带来的班会课以及黄老师的讲座,深有感触。如果说翁老师的班队课是对电子产品实践的指导,那黄老师的讲座便是科学的引领。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渐渐地和电子产品产生了联系。在嫩芽初起的阶段,作为老师,需要正视电子产品,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在班级里我们可以学习翁老师的方法:建立手机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与家长深入沟通,家校合力,共同助力孩子。黄老师的讲座也同样提醒我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监控。有质量的亲子陪伴和更有趣的活动,同样也是解决电子产品使用问题的方法。
万夏耘:手机管理是建立在家校沟通共合作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开展的。翁老师的这节课不仅面向孩子,引导孩子建立正确使用手机的制度方法,还邀请家长参与到制定手机管理约定的过程中去,真正做到了家校联合育人。黄老师的讲座中提供了很多的科学理论基础,让我们对下一阶段的研究有了方向指引。
高卫超:本节课针对手机管理共设置三个板块:爱你没商量、爱你有方法,爱你有制度,层层推进,给人启迪。在手机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处理好学生自我生活缺乏与手机吸引、自我爱好和手机内容泛滥,学生自控与家长垂范等多重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手机管理制度,让学生真的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恽销洁:翁老师的班会课引入家长资源,有效对接了学生和家长在手机管理问题上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并充分利用该资源,总结提炼手机管理的方法。老师的介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直击问题的要害——亲子关系。而黄老师的讲座是对翁老师班队课方法与实践的再升华,为后续活动的实际开展提供了保障。
夏梦:翁老师的这节班会课,是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家校协同育人活动。巧妙抓住家长会的契机,链接寒假开展的“无手机挑战赛”活动,重温学生内心想要“放得下”的愿望。适时引入家长代表的困惑、反思及做法,不仅育学生,也给深陷于由手机问题引发亲子矛盾的家长们指引方向。小组电子产品使用制度的建立,亲子协议的签订,更是将本节课推向高潮。
张京:观察反思,合理归因。很多情况下,手机管理问题只是表象,需找到深层问题和原因,对症下药。如,若是亲子关系紧张,可通过尊重互信﹑坦诚沟通、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优先处理亲子问题;若是孩子自控力有限,可制订适切的目标计划,训练提升自控力。
领衔人姚枫:翁老师的课是一堂承上启下的班会课,方法更加细化,引导落于实处,为其他管理内容的制度形成做了示范。黄老师的讲座让未来的研究有法可循。期待每个组逐渐建立不同年段学生和家长的管理制度,然后逐步改进,最终形成工作室的《五项管理学生手册》。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领衔人姚枫老师的带领下各位成员共思、共谋、共提升。教育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在追求专业的道路上不断探寻,不断求索,方能不惧挑战,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