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集团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教以共进 研以致远
——记博爱小学语文大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姜涛虹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13.jpg


春日共研,催开一树繁花。为践行新课标理念,提高语文课堂的时效性,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4月27日上午,博爱四—六年级语文教师齐聚录播室,进行语文大组教研活动。

常盛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古诗《墨梅》,整堂课诗意盎然,语文味浓,常老师从诗性的角度去解读诗歌,想方设法让孩子看见时诗中的种种意象,帮助他们去还原和丰富诗中的意象,让他们看到意象背后人的形象,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懂古诗词,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第二节课,史志梅老师浅谈了自己对于长课文教学的看法。阅读长文章不仅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给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史老师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提出教师要依据统编语文教材单元编排特点,从学习目标、阅读方法、读写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长文章阅读的具体指导,具体依托语文要素、默读形式、助学系统来明确教学目标;用小标题引领法、内容合理取舍法、方法穿插法来习得长文章学习方法;以拓展阅读、关注生活、实践表达来尝试读写实践。

行课过后常老师进行了自我反思、总结,分析诗歌教学侧重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于文化传承与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注重古诗教学以诗性为重,以意象为重,以文化为重,将课堂与“整本书阅读”融合,贯穿“家中梅”、“画中梅”与“心中梅”。同时常老师深发疑问,对“大情景教学”提出了实践性的探索。

陈文星老师评价常盛老师的课堂以多种形式来让学生读、感受、融入,让学生真正地站在诗人的角度,明白王冕淡泊名利的心,知道他为什么写出《墨梅》这首诗。陈老师还提出,老师可以“抓住关键词,进行对比赏析,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借助参考资料,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品格”。

陶艺老师认为,常老师瞄准诗眼,以“清气是什么”为核心话题,引领学生领悟诗人高尚的品格。常老师巧搭支架,补充时代背景、诗人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以诗词解诗词,理解“清气”内涵,感悟诗人践行的人生清气。

蒋薇老师评价常老师的课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这首短短28字的古诗教得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古诗韵味,令人耳目一新。常老师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读、感受、融入,学生真真正正地站在王冕的角度,明白他淡泊名利的心,知道他为什么会写出《墨梅》这首诗,感受到墨梅的清气。

教研组长徐晶晶老师先是点赞了常老师认真备课的态度,再就“大情景教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并以自己的课堂设计为例,鼓励老师们拓宽眼界,跟上语文教学的“潮流”。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语文教学好比无涯之海,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