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集团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聚焦课堂研究 指向思维生长
发布时间:2023-04-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姜涛虹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jpg


春风拂面,草长莺飞。为了引导教师快速了解、熟悉新课标的变化,正确领会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新课程实施标准,数学组开展了常规教研活动,积极思考,共同讨论。

听优课 学与思

首先老师们一起观摩了张齐华老师的《等值分数》和省优质课《设计调查表》。《等值分数》这节课以小熊、大熊分饼为情境导入展开课堂教学。课堂中的“比一比”,“分一分”,“想一想”环节,几何直观地引导学生比较等值分数的大小,得出二分之一的等值分数都相等的结论,深入思考等值分数中的分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的个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用比、分(和)、想三个数学方法探究其他数的等值分数,发掘数的更多可能性,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彻底理解等值分数。

《设计调查表》这节课,新颖的课前导入,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师生互动,展示了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呈现了学生思维发展提升的过程。两位老师都以素养为导向,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以及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课后评 共成长

两节课观摩结束,老师们各抒己见,深入讨论,深度剖析,在老师大家对本课有了更清晰完整的认识。

俞忻燏:整个课程能让孩子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能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同时在课程的最后又将研究等值分数的意义回归于现实生活,让孩子实打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这节课的层次设计非常的鲜明,通过直观的图形进行展开的,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孩子感受其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与数的关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这也正诠释了几何直观的内涵,让孩子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狄珊:课堂上,张老师从小熊分饼这个开放的情境入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饼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接着利用“圆”这一几何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折一折、说一说等不同方式,理解等值分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几何直观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让学生的表达有依托,使学生很轻松地认识到为什么1/2=2/4,进而自主探索其他和它们等值的分数,这让我更加意识到在“数与代数”领域下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重要性。

任佳萍:《等值分数》很好地体现了核心素养。依据小熊大熊他们在分饼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个现实情境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数学中相等的问题,从而引入了这堂课的学习,这体现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学生研究1/2和2/4为什么相等时,有用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来思考的,也有用分与合的方法来思考的,还有想到“都是一半”这样的方法的,这些都体现了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学生会用老师给的范例去有条理地说1/2=2/4的理由,以及最后回到分饼场景,学生能根据等值分数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从而解决难题的过程,都体现了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通过这节课,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推理能力与数感均得到提升。

翁文倩:张老师紧扣核心概念,发展关键能力。思考分数是否相等,学生有三个层次:水平一:借助直观图形展开。通过动手折一折、看一看、比一比、叠一叠,这样的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去建立对相等关系的理解。水平二:推理意识的渗透。在梳理为什么1/2和2/4是相等的,老师引导孩子们可以去分,可以去合。并且提供表达模型的支架,让学生的推理意识在逻辑表达中得以落地。水平三:借助分数单位去思考。结合分数单位大小的缩小和个数的倍增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等值分数背后的数学原理。事实上,分数单位不仅是理解等值分数之所以相等的关键,它同样是理解分数意义,展开分数运算的关键,是构建分数认识、分数比较,分数运算一致性的“承重墙”。 

刘颖婷:听完张老师的课,联系六年级现在在学习的数的认识和计算总复习,我们致力于通过计数单位这个数学本质勾连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张老师这节课借助几何直观、推理意识帮助学生明白了等值分数背后的数学道理。首先聚焦研究1/2和2/4为什么相等这个问题,一开始学生都是借助几何直观展开的,通过折一折、看一看,这是适合三年级学生水平的方法,帮助他们初步建立相等关系的理解,接着张老师是重点关注了分与合这两种方法,借助分数单位去推理思考,原来分的2份变成了4份,原来取的1份变成了2份,这样就能得到1/2=2/4,这是分的方法,反过来,合的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其实已经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了一个程度。当然张老师并没有止步,而是不断引导,发现计数单位每次缩小一半,计数单位的个数就扩大一倍,因此它们是相等的,这儿的推理意识已经很浓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次认识的飞跃。

在老师畅谈想法的过程中,沈琛副校长、王丽娟副校长、叶娜教研组长和评课老师进行适时互动,有来有回,思维碰撞,气氛非常热烈。沈校提出,在教学课堂里,一定要多用高质量的评价语,在每节课的教学中,要多问“为什么”。

高引领 明方向

最后,沈琛校长结合今天观摩的课堂,以及王舒嘉老师的《“数的运算”总复习》和于天娇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两节课,做了关于运算教学的高位引领。

第一,要重视算理教学,突显运算本质的一致性。我们应该让孩子经历操作、边做边思的活动让孩子感悟算理;通过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借助对比分析、深度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内化算理。

第二,拓展“运算”领域,感受内在逻辑的整体性。从数认识到数运算,从数运算到符号运算,从数领域到几何领域,互相联系,保持教学的延续。

第三,关注教学节点,体现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我们每位老师应该从小学12册教材的角度去思考本学年的运算教学,从年段目标中去分析单元,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架构,从学生思维水平去思考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途漫漫,博爱数学组一直在教研的路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