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滋养。为提升一线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扎实推进课题工作有效开展。近日,博爱小学开展了市级、校级课题研究开放活动,教科室王丽娟副校长、许吇、华淑艳副主任、教导处张丽主任和各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开放活动。
把“教学”当作“研究”,做思想的“实践者”
做研究绝对不是凌驾于教育教学之外的事情,而是并行的。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然衍生出来的价值与结果。需要基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所以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离不开教育教学活动的支撑。
市级课题
市级课题《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朱淑佳老师执教《画》一课,在给学生欣赏合唱素材后引导他们发现合唱的类型。在教授歌曲时,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感受。在教授歌曲时能顺应学生,并注重音乐素养的提升,学生在音乐演唱、合唱上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定位,不仅培养了兴趣,也提升了能力。
市综改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核心成员于天娇执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紧扣核心概念“分数单位”展开深度教学,从几何直观到计算推理,算理和算法交融。最后,打通了整数、小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算理。体现了新课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市级课题《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1+X”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由王姹萍老师执教《Birthdays 》,该课例以制作世界多元生日文化绘本为大任务,练习各国小朋友生日日期、生日活动和生日习俗背后的寓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语法结构,在体验中内化语法知识,在表达中突破语法难点,在实践中提升语法水平。
杨学海老师参与了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架构》课题研究并执教《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本堂课循序渐进,课前利用全明星视频激趣导入本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全明星训练营的情景,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训练营命名。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练习技术动作,不怕失败,积极挑战自我。
市级课题《儿童画新媒材的开发与运用》由程珺倩老师执教的《雕泥板》这节课突破传统绘画形式,创新素材。指导学生基本的搓、卷、压等技法并清晰展现技法的细节。孩子们融入自己的想法用“均衡式、向心式、漩涡式”来做雕泥板。整堂课上学生组合运用技法去展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围绕市级课题《呼应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进阶研究》,课题组金雯翔老师执教五下《Birthdays》第四课时,老师通过复习旧知和反思调查问卷的结果,顺势抛出“为父母设计生日会”的任务。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样给父母过生日,巧妙融合绘本,揭示主题意义即孩子做的一切有爱的事对于父母来说都是完美的生日。最后孩子们精心设计生日贺卡,等待父母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这是一场爱的教育。
校级课题
沈昱、俞静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为课题,此课题的确立受制于“双减”下的美术作业改革以及现有美术作业设计的局限性。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能提升学生学科美术素养、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能为师生提供有效的经验与成果。
李晶晶老师代表校级课题《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高年段排球社团教学的研究》展开教学,教学与正规排球比赛的技术教学保持一致。社团教学井然有序,排球练习强度大、技术复杂,李晶晶老师悉心指导动作要领,学生苦练排球基本功,学校的校园排球氛围日进浓厚,为打造排球传统学校奠定了基础。
校级课题《任务群视域下小学中段语文童话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由路思佳老师做了分享交流。她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为例,在小学语文作业中的应用策略,以达到落实“双减”的要求。传统作业用“量”的积累来巩固,学生并未在“量”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和知识的魅力,“任务群”的提出为创新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以多维度的作业形式展开,有效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校级课题《小学五年级职业启蒙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研究》由蒋盛婕老师执教《小小设计师》一颗,学生从发现蜂巢的结构,到实验,再用科学的数据来验证,在蜂巢结构的启发下体会一切产品的设计与应用都应该都在科学伦理的规范之下。设计能力、优秀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每一位设计师应该具有的素养。
顾彩云老师参与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中年段数学单元总结性作业设计和实施研究》并执教了《七巧板》一课,让学生先通过模仿,反复拼摆所举的几个图例,两块板拼、三块板拼、多块板拼、让板动起来等活动,以熟悉各拼板之间的几何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一定组拼技巧和拼图的基本规则。初步感受七巧板千变万化的拼图乐趣,从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从更高层次理解本单元教学。
把“成长”当作“成果”,做实践的“思想者”
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课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在教科室王丽娟副校长、许吇、华淑艳老师、教导处张丽主任和课题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经验。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为后期进一步提炼成果、撰写成论文积攒素材。
进行一个课题研究实非易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带着课题进课堂,撬动课堂教学变革,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扎根课堂做课题,推动实证研究落地,成为有实践的思想者。只有做“真”研究,才能出“实”成果,在幸福教科研的道路上坚持坚守坚韧,加快成长为一名好老师,进而做新时代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