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万物生,策马踏新程。4月4日下午,博爱小学召开学习社区项目专题会议。全体教师认真聆听、凝聚共识,为扎实推进学习社区项目贡献力量。
大会伊始,柴曙瑛校长介绍了学习项目整体架构和实施现状。
整体发展角度。学习社区项目以学校现有教育教学成果为基础,力图解决校园空间不足、育人形式单一等现实问题。基于学习处处发生的建设思路,项目体系化落实学习社区理念,全力建设基于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教育共同体,促成空间、活动和人的有机整合。
现阶段实施角度。空间方面,博爱怡康的实体空间打造已获得实质性推进;虚拟社区打造已经蓄势待发。课堂方面,以空间助力学科素养形成的教学理念正在落实,社区内的课程教学正在分学科推进。课程方面,国家课程、跨学科主题课程、超学科五爱课程正在与学习社区对接。另外,街区课程、社团课程、研学活动、从游活动等共同支撑起了学习社区理念下的博爱课程体系。学习组织建设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正式的学习合作小组、非正式的活动性工作小组、线上线下融合的圈群学习组织。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引领学生在学习社区中提高学习兴趣,锻炼社会化综合能力。学习评价方面,柴校长着重介绍了本学期以博爱币为主体的学分评价体系及学币流通系统。
接下来,教师发展部杭燕楠副主任介绍了近期项目推进的具体做法与收获。
评价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标志。项目核心组通过充分讨论,形成了现行的学章学币流通制度和兑换细则,这是集体智慧的彰显。基于学分评价体系的博爱超市和银行的顺利运行离不开校园每一位老师的支持。学生在校园内体验社会活动,类社会情境和场域让学生获得新的学校学习生活体验。参与项目的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学生在参与博爱银行和博爱超市的过程中展现了可贵的社会化学习能力。
在社区课程教学研究中,各学科均有优秀青年教师参与。通过学习培训、内容梳理、尝试教学、反思改进,正在将空间、课程、教学三者联系起来,努力实现项目的底层实施逻辑。从游活动的落实让学生有机会自由开展各类活动。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学生的社会自组织能力得到激活,有限的校园空间也能释放学生的自由态。
博爱,与学习社区结缘,让学生、教师、课程交汇在这里,不断寻找自由生长的姿态。在静水深流的岁月里,博爱正在用心打造一所为学生而有、为学生而治、为学生而享的充满爱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