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教以共进,研以志远 ——记博爱小学县学街校区数学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12-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叶娜

教以共进,研以志远

——记博爱小学县学街校区数学教研活动

数学教育看起来只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我们所接受的数学训练,所领会的数学思想和精神,所获得的数学教养,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12月7日上午博爱小学县学街校区全体数学教师齐聚六楼演播厅参加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叶娜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研究的课例分别是潘铭秀老师执教《认识11-20各数》和俞忻燏老师执教的8、7加几》。两位老师课堂紧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重视知识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图片1.JPG

高认知课堂促生长

潘老师执教的《认识11-20各数》,挖掘计数的起源,从古人开始计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解释了把10个一变成1个十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以古人用石头计数为基础,用捆小棒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再次经历了10个一变成1个十的过程,渗透进十进制的思想。接着通过摆13、15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到用新的计数单位表示数的便利性,最后一个环节提高要求,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说数一人摆数。在这些活动之后,孩子们逐渐认识到要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深刻地意识到:一捆就是十根,表示1个十;摆十几的数就只要先捆一捆,再摆一摆。


俞老师执教的《8、7加几》,是在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课程开始,先带着回顾了9加几要如何计算,并通过开火车的互动让孩子再次体会“凑十”的应用。在例题的教学中,通过借助小棒,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经历“凑十”的过程,将直观感知转化为数学语言,并且体悟两者间的联系。在直观中理解算理,在说理中把握算理。在试一试的教学中中,让孩子进一步感知“拆小数、凑大数”、“推算”的计算方法的优势。让孩子体会到8、7加几的计算方法其实就是9加几方法的迁移,带领孩子感知数学学习就是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学习过程,让孩子初步体会到转化思想的魅力所在。


 

多维度探讨再升华

教研活动的最后,两位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对备课过程中的思考和疑惑,各位老师也都给予了充分的解答,并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再评价。

图片6.JPG

此次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了充分的准备和落实,每位老师都收获颇丰,极大的鼓舞了数学老师们的热情。相信在每一次辛苦的耕耘之后,我校教学质量会更上一层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