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共享·共研·共进 ——记叶娜教师发展工作室第二次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2-11-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叶娜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1110日下午,天宁区叶娜教师发展工作室成员相聚在之间·优教育文化客厅开展了第二次活动。工作室成员在叶娜老师的带领下围绕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核心概念教学研究开展学习和研讨。

图1.png

专业解读,播核心概念种子

工作室领衔人叶娜老师以聚焦核心概念 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 帮助成员厘清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所谓核心概念是能体现主题学科本质、打通知识之间联系的概念;建构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概念体系,能使教学更加有理有法;就如何围绕数学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叶娜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逐一解读和分享。她以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为例,梳理了具体内容、核心概念和关键内容。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只有能够准确地捕捉单元中的核心概念,才能在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有目的地进行点拨。

课例分享,促核心概念落地

工作室成员陈静老师以“乘法算理整体性理解——以《小数乘小数》”为主题和大家分享了在小数乘小数教学中,呈现多元的表征方式来解释算理至关重要。小数乘小数的本质是产生新的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之间的变化。如何呈现思维过程?需要结合情境,建立面积模型进行单位转化,用几何直观来解释新计数单位如何产生。实现“会做”到“能懂”,少不了直观模型的支撑。因此,重视计数单位的多元表征和表征切换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帮助学生体会数的运算的一致性,从而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让核心素养扎根课堂。

图4.jpg

工作室成员冯亭亭老师以三版本教科书中关于 《小数乘小数》的比较思考”为主题,两份板书围绕《小数乘小数》引发思考,做了一个微讲座。首先介绍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和该课的前后联系,然后比较两份板书的不同想法

第一份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迁移到其中,将其转化成整数乘法,再应用积的变化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另一份是产生新的计数单位,可以用几何直观帮助理解新的计数单位产生的过程。实则这两种方法都是在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最后对比不同版本教材,成员们对其特别感兴趣,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书籍赠予,拓核心概念视野

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其思想进行交融。叶娜老师给工作室每位成员赠予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这本书,这是一本探讨小学数学中核心概念的文集。叶老师希望成员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启发,开阔视野,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实践。最后,工作室成员就这三年的个人发展规划绘制了美好蓝图。

图9.jpg

本次工作室研讨学习活动犹如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将老师们吸引到一起,一起经历着、感悟着、成长着、快乐着。相信在叶娜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图12.jpg

教学研究,长路漫漫,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我们播下了一颗研究的种子,必将会带着美好的希望和憧憬,砥砺前行!

                        

                                         撰稿人:陈静 冯亭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