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集团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基于主题意义的“1+X”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记常州市高洁名师工作室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姜涛虹

高洁 四上Unit3.jpg


孙季芳  五上 拓展阅读教学.jpg


工作室研讨 0930.jpg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依据教材中的主题语境、语言特点、育人功能,为学生选择相契合的课外素材,适时、适度地将课内外阅读教学材料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最终让学生的语言学习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意义探究为目的。2022年9月30日,在博爱小学举行了“常州市高洁名师工作室”与博爱小学英语教研组联合教研活动。

首先,来自龙锦小学的孙季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课外绘本展示课。该绘本的标题为Is the bat a bird or an animal?这一主题跟教材Unit3 Our animal friends 中的主题相仿。在读前环节,孙老师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与所喜欢的动物编成一首chant展示给学生,活跃了英语课堂氛围,同时点出动物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为后续情感意义的升华做铺垫。在读中环节,孙老师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了解绘本是关于一只蝙蝠徘徊于鸟类与兽类战争之间的故事。通过扫读,学生了解故事详细描述了两次战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第一次战争,并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次战争,完成思维导图并汇报。在读后环节,教师让学生总结bat在故事中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成为一个立场不坚定的人。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蝙蝠,教师搜集课外资源,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蝙蝠,并意识到即使蝙蝠不能成为人类的朋友,人类与动物也依然要和平共处。整节课围绕主题意义开展,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意义的升华。

接着,工作室领衔人高洁校长为大家带来一节主教材与绘本的融合课。内容为四年级上册Unit 3 How many?Cartoon time 与Ant can’t 的融合。在读前环节,高校长以游戏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与反应。学生根据屏幕出现的数字说出下一个或前一个数字。紧接着,高校长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练习数字表达:如一年有几季?足球队有多少人?本学期有多少周?数字在这一环节变得非常地真实、生动、有意义。在读中环节,高校长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Sam 与Bobby之间的故事,以形成温故知新的学习策略。紧接着再观看卡通,理解卡通大意,并理解I can do this!的含义。由于卡通内容相对简单,且没有完整的结局,因此高校长引导学生给与不同的结局并进行表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的想象力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在读后环节,高校长将Ant can’t这一主题相关、话题契合、语言难度匹配的绘本融入到本课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谈论封面并确认故事的主角,紧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其他人物,并用The...can...的句式来谈一谈小动物们分别会做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再读文本,关注语言。学生能反复使用‘Can you…?  No, I can’t’句型结构, 为下一单元学习打下基础。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课内外资源融合地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把语言教学与内容的学习完美结合起来。

两节课后,来自博爱小学的徐佳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基于主题意义的1+X阅读教学探索”微型讲座。她从研究背景、概念界定和研究历程这三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研究背景,在2022年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谨慎选材,助力主教材学习,又基于主教材局限性和学生学情的现实需要,具备补充、改编、拓展、统筹等能力,对X的材料甄选和融合方式有一定研究。其次是概念界定,“1+X”中的“1”指译林版《英语》的单元教材内容;“X”指与主教材单元主题意义高度相关的多模态素材,包括歌曲、视频、图片、绘本、非连续性文本等,形式多样。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1+X”阅读教学的研究是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基于主教材融合多模态素材的阅读教学研究,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主张语言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把语言教学与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最后是研究历程,基于前期的研究和总结,初步构建了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1+X阅读教学模型。即教师深度解读教学内容,根据版块确定课型,剖析关键语言知识,语用情境,并提炼主题意义。依据对教学内容的解读,结合学生学情确立多维度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广泛搜集相关多模态素材,素材应在语言,主题和认知几个要素中与主教材有多个结合点。依据适切的素材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选择外挂式、内嵌式、整合式等融合方式,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和教学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评价活动,依据评价结果对素材,融合方式以及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修改或者更换。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已有7篇论文发表或获奖,7节市、区公开课,2节讲座,还有一波论文等待发表。

最后,来自常州市教科院的黄小燕老师对两节课以及微型讲座进行点评。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教师作为实施主题意义阅读教学的重要角色,对于阅读主题元素的准确判断和解读会直接影响主题理解的方向。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从多个维度深入挖掘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主题,整合多个版本的教材或者搜集课外英语阅读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和阅读拓展。教师还需判断语篇是否有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和升华的价值,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的层层深入。黄老师指出,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重点在于教师的引导与不断坚持,只有持之以恒,让学生爱上阅读,并主动阅读,才能真正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内化实践,最终探究主题背后的价值取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