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万事竞,砥志研思学正浓。为进一步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切实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2022年9月28日上午,博爱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齐聚演播厅参加了由叶娜、陈静老师主持的常州市“十四五”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课例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很荣幸地邀请了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亲临指导。
课题引领,打开视域广度
一个课题组,就是一个专业成长的共同体。课题组成员在两位组长的带领下深度体味课题研究内容,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家共研共学,在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数学概念、核心的数学知识不是碎片化的存在,而是有着内在的结构联系,以数学的核心概念为主题来把握和组织整体教学。思考如何深入开展数学核心概念教学。
以课促思,挖掘课堂深度
万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三个板块,循序推进,万老师以“比眼力”游戏为引,先埋下了“转化”和“单位面积—小方格”的思维种子。接着带领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数学活动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转化为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转化为长方形的宽,从而提出猜想。通过学生自己创造平行四边形的活动,增加举例的丰富性,再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出发,在本质上进行演绎推理。最后,在观察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形状“变与不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悟等底等高,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在解决问题中加以运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崔老师在执教《小数的性质》一课时,始终围绕“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来推理说明。崔老师先带领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小数等值的现象,随后以方格图、米尺为抓手,通过在方格图上分一分、在米尺上找一找等具体的操作活动,形象地沟通了直观图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到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同时在变化,进而来推理验证,在推理中理清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后,数值不变的原理。为了进一步抽象,崔老师还借助数位顺序表,从另一维度加深对小数相等本质内涵的理解。
专家护航,提升思维高度
兰有秀兮菊有芳,教有法兮研有得。听课结束后,区教研员邓炜老师针对整个活动做出了总结性点评。她充分肯定了紧扣核心概念的课题具有研究的价值,并给予了专业的评价和建议,使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邓老师提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其核心概念在于“度量”,其本质是单位面积的累加,让学生从“数”小方格的操作中,在需求中总结经验,为简便快速地数,学生自发地提炼出方法,从而自然的形成“转化”的思想方法。邓老师建议,从数一数到想一想,从“有方格”到“无方格”的推进中,引导学生发现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前提是先转化成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让学习自然发生,真正达到“不是老师教,而是学生学”的目的。
对于《小数的性质》,邓老师指出课堂教学应面向一般的学生,从“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来推理证明小数的性质这一过程其实是抽象的,需要放慢教学脚步,拉长思维过程,巧借几何直观,为学生搭建可供观察、操作的思维阶梯。比如在米尺上找长度,要让学生在10份、100份、1000份不断细分单位的过程中,去逐步体会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的理解建立在形象的支撑上,从而顺利实现思维向抽象进阶。
当前的教学需要做出改变,更需要老师们精心去要思考知识的本质,沟通新旧知的关联,用最基本的知识去理解新知。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本次的课题研究活动是朴实有效的,老师们在交流研讨中对核心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大单元教学也有了更理性的思考。白露依依,未来可期,博爱数学组老师将继续合力前行,开拓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