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学课标 明理念 知方向
——记语文教研组学习新课标
发布时间:2022-06-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蔚

1.jpg

2.jpg

4.jpg

7.jpg

8.png

微风扇里芳草香,夏木阴阴正可人为了引导教师快速了解、熟悉新课标的变化,认真学习、正确领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精神2022年6月16日上午,我校组织语文青年教师再次学习2022版新课标,联盟校清凉小学的语文青年教师也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厚积薄发 笃行致远

                        --经验老师分享

首先由获得区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徐嘉莹老师和魏倩云老师分享参赛经验。
    徐嘉莹老师对基本功和评优课中封闭备课上课环节进行了心得的分享。接地气的导入、文脉的梳理、精讲的内容,每个环节都结合了具体课例讲述最后还从考场环境、准备材料、时间安排上对青年老师进行了友情提醒,使所有青年教师有所得有所获

魏倩云老师首先分析了教学设计和平时的上课教案的不同:教学设计不分课时,是对文章的完整设计,以板块呈现。教学设计不是逐字稿,而要以学习活动推进。教学设计中每个板块都有设计意图的阐释。接着,魏老师以名师的《端午粽》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享。最后,魏老师指出“功在平时”,对在座的青年教师送出了祝福。

 

学习新课标,分享心感悟

                  --青年教师沙龙

青年教师通过研读新课标,分享交流学习感悟。周璇老师分享了语文教学要立足学习任务群,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要摒弃以前的满堂罐和题海战术。作为教师,要积极尝试新事物,重视信息技术与线上资源,创新线上资源和线下融合的新的教学方式。

梅温静老师分享了新课标中凝练了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教师的板书、课文的插图、课文优美语言的品评都是审美的呈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板书,带领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趣味。

史志梅老师分享了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要提高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海量阅读是提高阅读量的最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开阔的视野、深度的思考加上优秀的文笔,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吴海琴老师分享了两个具有新鲜感的关键词:“思维”、“审美”。结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一棵树》教学,用思维导图将本课两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完整有序。教学时,可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

顾敏老师总结新课标的创新举措,解释修订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学习任务群”的含义,谈一谈学习任务群应该如何架构,在目前教材没有按照任务群进行修订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姚子云老师分享了语文课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综合性科目,而是以“知识、素质、情怀”为着力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语文课堂应通向个体表达、通向生活、通向思维方式,通向立德树人,相信终有一天,有效课堂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觉的日常必然。

黄菲老师分享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学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阅读与交流表达,需要我们教师在在具体语言知识与规律的认知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策略有效阅读、运用口语有效交流、运用书面语有效表达等。

陶艺老师分享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表明语文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课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优秀的文化中得到滋养、成长。

唐婷玉老师分享了论课标的变与不变,教师既要去学习研读新课标,知道与之前的不同,但同时以学情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教导处许婷婷副主任就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两位老师的分享具有“实操性”、“借鉴性”、“代表性”,学习新课标需要老师们在理论中去沉淀,在实践中去体悟。

所有青年教师从学习新课标的活动中,感受到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满创新性、实践性,更有指导意义。新课标的修订和实施,为后续教学教研工作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使“核心素养”扎根于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中。(审核:许婷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