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仅是一个实践者,还应该是一名研究者。恰逢《班主任》的第八期话题讨论“时间管理”,特别贴合本工作室的近期研究方向,于是每个工作室成员乘热打铁提前撰写论文,再邀请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为老师的进阶赋能。4月21日晚上,能量大餐如约而至。
进阶有道
研究比赛要求或发表期刊。论文的投稿大有门道。于纯老师首先介绍了如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寻找可投稿的期刊,悉心指导大家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知网、百度学术、微信读书等多渠道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于一些假冒刊物如何进行辨别,并指导大家如何在正规平台用多种方法进行投稿,让工作室的成员受益匪浅,少走弯路。
选题有讲究。于纯老师指出:在撰写论文的前期需要研究当下的论文研究现状的大趋势与热点话题,可以通过学术平台了解选题方向,并结合选题相近词和关键词的热点度来进行考量,让论文撰写真正做到“箭无虚发”。
从他人写作中学习。“有的老师不会写,怎么办?我认为一定要看,写一篇论文之前,先去阅读10篇相关题材的论文。“看亦有法,于老师接着为大家支招找到与自己写作最近的期刊来进行阅读学习,并推荐了班主任常读的教育类杂志,让我们从选题、构思、成文、修改四大方面对他人作文进行学习。
写论文有小窍门。不仅如此,于纯老师还对每篇论文进行精心点评,并分享了几个小窍门:(1)拟一个吸睛的文题;(2)搭建一个自洽的框架;(3)用上图表和案例;(4)精细排版,杜绝低级错误。
进阶有悟
收到满满的干货,老师们感悟颇丰:
姚枫:术业有专攻!感谢于老师为工作室所有成员拨云见日,可以利用多样的现代化信息平台快速而有效地搜索有效资源,通过信息检索确立特别的论文选题或是细小的切入角度,层次清晰地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总之,这个讲座既让我们有法可循,能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举一反三,又可以有路可行,有针对性地进一步修改当前的论文。成为研究者的蜕变之路上,你为我们打出了一道希望之光!
李倩倩:聆听了于老师关于论文的悉心指导,我深深的感到了在科研的这条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写论文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资源利用、还需要吸睛的文题、自洽的框架、精心打磨的语言,最最重要的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写自己实在的体验和收获。我会继续学习,磨励自身。
万夏耘:通过今天的学习,首先欣赏到了工作室一些优秀老班的文章,做学问的前提是要扎扎实实的将教育的计划布置下去,学问是从做中来的,不然论文就因没有源头,犹如死水一般,此外还学习到了很多论文写作的小技巧,对于于老师推荐的杂志也要利用空闲时间多多阅读和学习。
黄春艳:在于老师的讲座中,我学到了通过知网、微信读书等各种平台来查找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知道了从选题、构思到成文、修改的写作论文方法和技巧。于老师还无私地分享了自己写作的小窍门,耐心地对我们的论文做了细致的点评,给了详尽的修改建议,给了我们非常实用的帮助。
王欣怡:听了于纯老师的讲解,对期刊的了解以及论文的书写更加清晰。一篇好的文章,大到文章结构,小到标点符号,都需要细细打磨,不可马虎。将来我会抽出时间多读期刊文献,丰富自己的见解和视野,感谢工作室这次提供的学习机会。
金静:于老师眼界开阔,前沿性强,指导我们利用网络引擎精准检索的新技巧和新方法。于老师借用自己的论文撰写案例生动地讲解论文提纲的编制,让我对论文标题拟定有了更加清晰、精准的认识。
夏梦:感谢于老师从专业角度给予的论文写作指导,不仅分享了众多能助力论文写作的网站供我们学习参考,更将自身写作的经历娓娓道来,从选题、构思、成文、修改这四个方面着手,传授管用小窍门,让我在这次线上交流活动中收获满满!
翁奕旦:于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手把手传授论文撰写避雷锦囊,以及如何巧思精干,许多论文撰写的妙方令我大开眼界。正所谓见多才能识广,谨记于老师教诲:“一定要多看,多看,多看!知己知彼,方能胜出。”。
恽销洁:于老师实实在在给予我们教育写作方法的指导,从如何研究各类期刊、查找文献,到实际写作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处理,于老师一语中的,解开“写作密码”。她细致、专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更是让我豁然开然。
朱媛:撰写论文的过程是一个滴水成川的过程, 于老师从选题的确立、构思的经过、到资料的搜集、整理、阅读、分析、思考,再到下笔成文、反复修改,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我知道了如何从魔力云学术、人大复印报刊、手机知网、微信读书等网站平台检索论文写作所需要的资料。
高卫超:聆听于老师的细致讲解,我明白文献阅读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在使用知网检索文献资料时,有一些小窍门,如可以使用可视化分析,发现该研究的热度,目前研究的现状等,帮助我们进一步清晰论文写作的方向。
这个暮春的夜晚,于纯老师为工作室成员带来了二个小时的智慧分享,更是在我们成为研究者的进阶之路指明了方向,给予了满满的能量。这是一个充盈的夜晚!(审核:姚枫)